印巴爆发数月以来最大规模炮战,印巴冲突是否会成为亚洲地区稳定的最大挑战?
印度有印度的难处。印度的难处让印度从容不了。
印度的人口,马上就要超越中国,而印度的领土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若再不尽快的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印度将永远失去独立完成养活这么庞大人口的能力。到那时,尼赫鲁预言的后半句就会无法避免的实现。所以印度现在才是真的在于时间赛跑。
想要快速发展,光凭借印度现有体制,印度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要推动体制改革,就需要更大的威望,需要一份无可辩驳的,远超过历任领导人的威望来重塑这个国家。
没有什么能比一场真正大胜更能加持这份神性了。因此今后十年之内印度会变得非常危险。
印巴冲突愈演愈烈,印度敢全面深入巴境内“反恐”吗?
反恐没错!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反恐。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布支持恐怖分子。反恐是国际社会共同目标。
印度近几年,没少遭到恐怖分子祸害,颇令世人同情。最近印度又遭到“伊斯兰军”袭击,军警死伤四十多人,国际社会都表示同情。而“伊斯兰军”就生活在印度死敌,巴基斯坦境内,让印巴本来就充满敌意的外交关系,平添变数。
印度为了找回自己国家的颜面,对巴基斯坦发起进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也是很注重脸面的。况且,印度莫迪总理,又要面临大选。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外强硬无比的国家,莫迪总理下次大选,恐怕早就出局了。
印度要脸,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也不会不要脸面吧?
印度派遣空军飞机,袭击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也给足了印度面子,只是派出军机,予以驱离。可是,印度军方却声称,进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炸死三百多“恐怖分子”。这让巴基斯坦国家情何以堪!发动军事打击报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故事情节。
打击遭到报复,再打击,再3遭到报复,如此循环往复,何时才能是个尽头。这就是印巴两国,难以解开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真实想法。
巴基斯坦面对自己境内,存在大量的恐怖分子,巴国即使受害国,也是有口难辩。想当初,世界顶级的恐怖分子大佬本·拉登,就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巴基斯坦。巴国虽然也向国际社会保证,坚决打击恐怖分子。但是,可但是,那绝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印度莫迪总理,为了选举,为了显示大印度的神威,置巴国国家主权于不顾,就想深入巴基斯坦境内,打击恐怖分子。试问?巴基斯坦的国家主权,颜面何在?
有句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巴基斯坦出于政治考量,没有对栖身国内的“伊斯兰军”,进行绞杀。但是,巴基斯坦绝不会允许印度派军,在巴国境内以反恐名义,横行霸道。
印巴两国,都是拥有核武国家。相安无事,对于印巴两国,对于世界来说,都是好事。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何必剑拔弩张,得理不让人。
印度莫迪总理,如果听从军方胡言乱语,只会加重地区军事紧张。巴基斯坦已经把入侵飞机驾驶员,安全送回印度。那就是表明巴国为了和平,虽然始终占据道德制高点,却不想激化矛盾。
印度就该借坡下驴,息事宁人。否则把事情闹大了,遭罪的还是印巴两国民众。让印度军队进入巴国境内,打击恐怖分子,还是免了吧!巴基斯坦相比印度,虽然是弱者,绝不是任由他人欺负的国家。
印度如果全面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反恐”,就意味着印巴冲突将会升级,甚至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从印巴双方的表态来看,都不想把冲突升级。不过,印度在冲突中被击落了两架飞机,似乎吃了亏,莫迪一直有大国情怀,恐怕这个脸面无法找回,正赶上印度准备大选,所以印度不会就此罢休的。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部队遭到一个车队自杀式袭击,造成印军4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而且在巴基斯坦的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所以26日和27日印度出动飞机对基地组织进行轰炸。对于巴基斯坦,印度飞机入境,即视为入侵,当然要予以还击,击落了两架飞机,俘虏一名飞行员己放回。印度一直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这一极端组织,由于“默罕默德”极端组织对印边防军人威胁太大,之前在2016年就爆发过类似事件,造成印军19人死亡,因此,印度很可能还会进行打击。但是,打击到什么程度?巴基斯坦反击到什么程度?将决定战争的走向。
如果印度就是为了“泄愤”和总统大选,偶尔出动几架飞机进行轰炸,巴基斯坦反击几下问题到不大,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历来争端不断,也就说经常“小打小闹”,到不至于爆发大规模战争。如果印度就是以被袭击为由,针对的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那么巴基斯坦肯定会进行猛烈还击。
印度有军队140多万,巴基斯坦也有将近60万军队,如果爆发常规战争,那也同样会“地动山摇”的。之所以印巴冲突这样引起世界关注,是因为印巴都是拥有核武器国家,而巴基斯坦从来不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就意味着,如果印巴爆发大规模战争,可能引起核战争。
关键是中俄美持什么态度?中国当然是希望不要把势态扩大,俄罗斯也是希望尽快解决冲突危机,并愿意出面充当印巴调解人。但是,美国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指责巴基斯坦对恐怖组织进行袒护,无形中支持了印度。不过,美国在巴基斯坦有军事基地,巴又靠近阿富汗,也不会希望印巴爆发大规模战争。
所以,印巴冲突不会升级,但是从现在开始克什米尔地区小的冲突不会停止,印度会以打击“默罕默德”极端组织为由,或许会再次进行轰炸。
如果一个国家全面进入另一个国家境内进行所谓的反恐,都是入侵。不管这个深入别国的是美国还是印度,都一样。美国之所以敢以反恐的名义进攻阿富汗,是因为当时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确实已经和恐怖分子同流合污,无论是否支持了本拉登,都干了不少支持恐怖分子的事。
即便如此,美国和英国的联军进攻阿富汗,也是小心翼翼的。虽然战争进展很顺利,很快就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阿富汗至今还是个烂摊子,美国想抽身也抽不出来。
巴基斯坦的情况就不同了。
巴基斯坦境内虽然确实存在恐怖分子,包括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在巴基斯坦境内都有分支机构,巴基斯坦政府也无如之何,但并不能证明巴基斯坦政府支持了这些势力。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不一样,巴基斯坦现在的政府是通过选举上台的,是合法的,而且刚结束了军队执政的局面,可以说巴基斯坦的局势正在好转。要把巴基斯坦政府定义为一个恐怖组织,那是不可能的。
此外,巴基斯坦还是有核国家,也有中近程导弹。而且,众所周知,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就是用来平衡和对付印度的,印度有了核武器,巴基斯坦马上就有了。要是有核武器也不能保证一个主权国家不遭受别国的大规模全面进攻,那核武器就没有意义了,也不可能让无数英雄尽折腰了。萨达姆、卡扎菲都曾经试图发展核武器,如果成功,恐怕美国也不敢直接进攻伊拉克,处死萨达姆了。
巴基斯坦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在于,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国。在进攻阿富汗塔利班的时候,巴基斯坦就为美国提供了不少支持。两国的军事合作也是一直都存在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默许甚至支持,巴基斯坦军队也不可能动辄就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直接把国家带进一段时间的军队控制的时期,这可是美国一直都反对的事。
美国之所以允许巴基斯坦军队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巴基斯坦军方整体而言是比较世俗化的,军队势力强大,可以压制宗教势力在巴基斯坦的扩大。如果巴基斯坦军方在巴基斯坦完全垮台了,那么最有可能接替军队控制巴基斯坦的,大概率就是宗教势力,而这种势力很快就会和恐怖分子相互勾结。这在埃及已经试验过了。
这还不用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都很特殊,巴基斯坦也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关键节点国家。
所以,要随便进入巴基斯坦全境进行所谓的反恐突袭,不仅印度做不到,中国和美国也都不会允许。尤其是在阿富汗的烂摊子至今没有收拾的局面下,更不可能允许巴基斯坦也变成另一个阿富汗。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印巴冲突仍然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没有大的突发事件发生,这场冲突应该会很快平息,至于说印度越境打击恐怖分子,那是想也不用想。
不巧的是今年是印度的大选年,一心谋求连任的莫迪即便心有不甘也得静下心来权衡利弊,目前从民调来看选情对莫迪不利,莫迪想翻盘在印巴冲突这件事上就绝不能认怂,只有对巴基斯坦强硬并且取得不错的战绩才有可能挽回民意,对这一点莫迪心知肚明,可问题的关键是态度强硬即便是装也能装的出来,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战绩就有点难了,打全面战争印度有能力击败巴基斯坦,但小规模的局部冲突印度占不了多大便宜,这是问题的所在。
印度不可能以“反恐”的借口与巴基斯坦打全面战争,
现阶段也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现实基础,如果印度越境打击恐怖分子,肯定会遭到巴基斯坦的坚决反击,这种小规模的冲突印度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被巴基斯坦打的损失惨重,莫迪想连任就只能是黄粱一梦了,所以在现阶段印度绝不敢越境打击恐怖分子。
再来看巴基斯坦,目前正在积极备战,不但在边境地区集结了大量坦克,而且还调回了其驻扎也门的三个精锐陆军师,显然是在厉兵秣马,准备随时痛击挑事的印度军队。
而国际社会对此次印巴冲突基本保持中立的立场,包括中美俄三大国在内都不希望印巴之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印巴双方施加压力,以尽量不使事态进一步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想学美国无视国际社会的压力
对巴基斯坦大打出手,显然印度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经济原因也是制约印巴冲突进一步升级的一个方面, 巴基斯坦没有主动挑事的意愿,而印度如果使冲突扩大化,同样会拖累印度的经济,很可能会得不偿失,权衡利弊之下,只有体面的结束此次印巴冲突,才符合各方的利益,而如何体面的结束,考验的就是印巴双方的政治智慧了。
写的有点啰嗦了,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留言吐槽。
印度目前占据国际大好环境,经济发展正处高速,正常情况下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借反恐大规模越境对巴发起战争,但也不能排除印度为了争霸南亚发动一场,从陆地到海上对巴铁进行报复性战争的可能,因此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巴应高度警惕。
克什米尔的冲突由来已久,此次印度小题大作,其实是印度总理莫迪遭遇国内政治危机所导致,巴基斯坦可以说是受了无妄之灾。
两国虽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有所纠葛,但搁置已久,印控克什米尔更多的矛盾其实是该邦境内占主体地位的极端伊斯兰教徒不满于印度当局的统治,恐怖袭击的发生也是处于这个背景下。
强行动武,其实是莫迪政府让外交服务于政治,或者说印度人民党的颓势选情。
2018年12月印度五邦选举之中,莫迪所带领的印度人民党五战皆败,不仅米佐拉姆和特伦甘纳两邦没有收入囊中,自己执政的中央邦、切蒂斯格尔邦和拉贾斯坦邦还丢给了国民大会党跟地方党派,要知道这三邦属于恒河流域的西北五邦之三,向来就有“印度根本,三合正统”之说,印人党在中邦和切邦连续三度执政十五年,可谓树大根深不为过。
正因为五邦选举中有三个西北大邦,又距离2019年5月的大选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印度大选的预演,此次大败可以说让上从莫迪下到党工的印人党倍感寒意。
而造成五战皆败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印度人民已经挣脱了莫迪所塑造“大国梦”,认为这些年来印度经济虽然以平均7%的增速在高涨,但人民并未感受到好处。
因为莫迪上任以来,在农业上虽然推出了“低息贷款”跟“最低收购价”,但前者本质上还是变本加利,只是给了印度农民腾挪抗风险的空间,后者也只是进行农业兜底,何况许多经济作物也并未受到保护,针对的其实是稳定粮价,不让农产波动增加通胀压力,实际对比经济增长而言,村社政治之中的农业选民并未感受到经济增量带来的政策性利好。
(抗议中的农民)
其次,在整体经济结构上,莫迪着手在资金和技术密集行业,而印度空有人口红利却没有工程师红利,这就导致缺少了劳动密集型行业扶持的印度,无法使低端制造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继而导致印度低端就业岗位无法扩大。
今年一月,印度铁路公司开出了一万六千人的工位招聘,结果却引来了一千九百万的青壮劳力应聘,由此可见印度绝对失业数和失业率已经到了令人可怖的地步。
再加上印度贫富悬殊,莫迪又将经济结构偏向富人,最终导致印度人民的“反现状”运动——呈现在政治上,就是印人党五邦选举惨败。
正是在这种选情之下,距离大选又只有半年,经济结构无法调整,莫迪虽然紧急调用了国库储备金去扩大基础建设,增加低端劳力岗位,但依照印度政府的效率,这些都缓不济急,出于无奈莫迪才有了此次印巴冲突之事。
4日印度对巴基斯坦边境70个军事目标进行了炮轰,印巴冲突会持续升级吗?
应该不会升级!巴基斯坦享受跟印度打小规模战争,这对于巴基斯坦有利;印度则是因为莫迪即将大选了,不太可能在这个关口爆发对巴基斯坦的全面战争,而且印度现在的武器状态跟弹药储备也不足以爆发跟巴基斯坦的全面战争。
巴基斯坦国力有限,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只有印度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六分之一,军费也只有印度的六分之一,这使得巴基斯坦尽量的避免跟印度打大战。而控制在小规模的战争里巴基斯坦有优势,巴基斯坦整体战备水平高,而印度军队则是参差不齐,巴基斯坦可以用田忌赛马的方式来打印度的薄弱地带。如果真的大打起来,这种优势就没了。
印度方面则也有自己的问题。印度现在的装备是这两年才采购的,比如36架阵风跟110架f16,至今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印度假如现在就跟巴基斯坦去打全面战争,这批战机是用不上的,只能继续去依靠80~90年代的苏30跟幻影2000战机,这对于印度来说肯定也不是好的选择,毕竟这些战机不论从雷达还是航电上都是弱后于巴基斯坦的战机的,因此拖两年会对印度更有利!
其次,莫迪10月份就要大选了,这打赢了巴基斯坦还好说,万一打败了呢,那么莫迪肯定是得下台的。莫迪也不会冒这个险去跟巴基斯坦打全面战争。
印巴此次武装冲突在被俘的印度飞行员获释后而大大缓和,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都表示了和解谈判的意愿。只是,双方都要安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要没有地面部队的直接交火和海空军的交战,炮击这种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时常发生的事情不大可能造成局势升级。
炮击是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常用的军事对话方式,互相指责然后打打谈谈。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大打小打了几十年,而在过去三年,印巴两国多次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炮击,原因无非就是一方越界另一方打击,或者一方的武装组织制造了袭击事件后另一方报复。相对于其他的冲突形式,炮击这种方式成本低、伤亡小,可以多次使用,而且在边境地区的炮兵实力上印度明显占优,炮战不会吃亏。印度过去三年在克什米尔炮击中死亡的人数都不及今年2月14日中央警察部队遇袭的人数。有时候,对着对方无人的地区开上个几炮也算是出口气嘛。而莫迪也面临着很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他对质问他的国大党议员怒怼:我一心想消灭恐怖主义,而你们只想着消灭我。印度小姐在此次印巴冲突中感到有点憋屈:先是在家门口被恐怖袭击造成了30年来最大的军人伤亡,借着准备了十天的报复性空袭却又无功而返被外国媒体嘲笑,然后自己的飞机又被打掉一架飞行员被俘,炮战中没有占到便宜,想进一步还击吧巴基斯坦又见好就收把飞行员给送回来了,同时又表示了和谈的意愿,在外交上还很被动。莫迪的气不顺面子上也过去,只能让抹了神油的印度大炮怒射几个小时,让他气再坐下来谈嘛。
印巴冲突的克什米尔局势已经缓和,双方还是会坐下来谈的。3月2日,印度驻俄罗斯大使瓦尔马在拒绝了俄罗斯的调停提议后,明确对记者表示:印巴之间有充分的沟通渠道,不需要第三方斡旋。印度不希望紧张局势升级,这不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斗争,这是印度在受到恐怖团伙威胁时保护本国利益的问题。这个表态释放了两个要点:一是印巴双方已经在谈了,印度不希望升级局势。二是将巴基斯坦政府和恐怖组织分开对待,这和此前指责是巴基斯坦政府支持恐怖袭击的说法有了很大不同。从莫迪来看,大打他没有这个勇气,小打又没占到便宜,不打面子上又过不去。在大选前他不敢轻易在军事上冒险,但又要给国内一个交代,只能打打谈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规模冲突会不断,持续升级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4号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的炮击行动,炮击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这说明双方对相互炮击已经习以为常,本来就经常有零星的交火事件发生,在本次冲突还没有平息的情况下,再次发生炮击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说冲突持续升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印巴双方都没有大打出手的意愿,也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此次冲突的起因是印度军警遭到了盘踞在巴基斯坦境内的“穆罕默德军”的袭击,死伤惨重,印度为了报复,才派战机越境打击“穆罕默德军”训练营地,从而引发了此次印巴冲突。
印度的本意是反恐,巴基斯坦的本意是自卫反击,双方都没有打大仗的意思,就算冲突不断 ,局势也在可控范围之内,没有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客观因素
存在,所以不会发展成大规模冲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4号援引印度国防部的消息:继2号的炮击之后,印巴两方在4日凌晨3时许再次进行交火,双方互相进行了猛烈炮击,炮击行动从3时许一直持续到6时30分。但是问题中的70个军事目标这个数字无从查证,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权威媒体公开了此次炮击行动中双方遭受炮击的目标个数。
(印度国防部网站消息)
而关于冲突是否会升级,我个人认为继此次炮继冲突后此局势仍然可能会继续进行升级,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印度方面会进行停火。而从巴方这些天的举动来看其对局势的和平缓冲还是释放了很大诚意的:无条件释放飞行员,喊话莫迪政府停火坐下来谈判,并且愿意为14日印度遭受的恐袭事件进行调查,给其政府一个说法。
而印度却一直没有作出和平回应,只继续以炮火对待并始终不放下14号的事件。这方面的原因无非还是政治者的一种政治手段,因为5月印度总理大选即将到来,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莫迪政府却遭遇巴基斯坦数次打脸,即使是在采取反击行动后,为了重新挽回失去的颜面,保持其在选民中的信誉威严,莫迪政府怎可能就如此轻易的罢休。
而局势就算是一直进行升级,也不可能会爆发战争的。因为两国政府都不傻,战争只会让国家国力衰退,况且印度目前综合国力在世界也处于前列,怎可能会轻易发动战争导致国家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在这之前两国的炮击冲突也一直持续不断,都是围绕着这个地区,只不过这次印度政府有着一个更合理的借口。而在18年的2月25日双方政府也是进行了长达几月的冲突,一直持续到5月30日两国才继续达成了基于03年形成的停火协议。在这之前的13 16 17以及更靠前的时间两国也都进行过相互炮击。
所以,综上所述印巴冲突可能会继续升级,但最终都会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而至于到底什么时候能达成停火协议就要看莫迪政府的态度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补充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迷彩眼观世界,轻松了解更多军事内容。
实际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27日印度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之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应对策略。
◎克什米尔地区格局巴基斯坦方面,政府场面软化态度,呼吁谈判解决危机。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我们理解你们在普尔瓦马所遭受的悲痛,我们做好了进行调查和对话的准备” ,“让我们坐在一起,通过谈判解决这个问题”。
但巴基斯坦军方层面,却丝毫不退让。印度在27日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之后,便对巴基斯坦实控地区进行炮击,巴基斯坦军方层面也以牙还牙,予以回击,第一轮交火持续到了3月2日。
3月4日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穆罕默德·安瓦尔上将直接访问了前线作战基地(FOB)时发表讲话,告诫巴基斯坦空军官兵,他们应该保持“警惕”,因为国家面临的挑战“尚未结束”。安瓦尔上将说,“挑战还未结束,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对手的任何侵略”。
◎
3月4日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穆罕默德·安瓦尔上将直接访问了前线作战基地
与巴基斯坦方面截然相反的是,印度政府异常强硬,其拒绝了俄罗斯介入斡旋的举动,授权军方自由回击。
但印度军方的立场却很值得玩味,其不停地向巴基斯坦实施报复行动,但军事力量仅限于炮击,既只是边防陆军部队进行战争,而实际上受到了侮辱的印度空军则不见动静。
印度军方此举,是为了控制冲突烈度,避免冲突升级。一旦空军参与冲突,势必局势将全盘失控。
如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当时巴基斯坦越过控制线进入卡吉尔,起初担任拒地任务的是印度陆军,印度空军多次要求介入,但都被印度陆军拒绝。在印度陆军投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仅要求印度空军支援武装直升机来投送部队。在多番失利之后,印度陆军才同意空军入场。随着印度空军大规模的介入,整个战场局势发生变化。在印巴激战了66天之后,双方停战,战争以印度夺回卡吉尔结束。
◎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在整个战争中,印度陆军死亡527人(巴基斯坦方面声称歼敌1600人)、1363人受伤。印度空军仅仅被击落一架米格21战机,坠毁一架战机,被击落一架直升机,一名飞行员被俘。此战役基本上来说是印度空军盖过了陆军。
所以一贯强势的印度空军这次被击落2架战机、一架直升机之后能选择隐忍,甘愿印度陆军在前面实施报复行动,显然,背后应该是整个军方高层进行了协调,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空军再次介入导致局势升级。
那这次莫迪政府为何会如此强硬?因为此次印度空袭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极端武装的行为,导致印巴冲突升级,印度国内反对派开始向印度政府发难了。
反对党方面指认执政党印度人民党方面把空袭所致紧张局势“政治化”,要求政府拿出证据,证实空袭消灭“大量武装人员”的说法。之前26日印度空袭行动结束之后,印度军方表示其消灭了300名武装份子。但是巴基斯坦方面出示照片表示印度空袭只是炸毁了几棵树。
对于印度反对派的发难,印度军方拒绝提供证据。随后印度21个反对党的领导人27日开会并发表声明,表达对印度军方的支持,同时指认印度人民党把军方所受损失“公然政治化”。
印度5月将举行议会下院选举,执政党联盟寻求保持多数席位。所以这次印巴冲突事件,让印度国内反对派开始找到了击败执政党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