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桂枝、桂花是同一种树上的东西吗?
桂皮、桂枝、桂花,各自产生在不同品种的桂树上的不同部位。它们并不是产自同一树上的不同部位,说形象的就是各有其娘。桂树,自古以来人们都给它视为吉祥、美好、高贵的象征。传说中的月亮蟾宫也生长一棵大桂树,吴刚日夜伐桂仍伐不倒。古时高中状元者归乡,被形容为蟾宫折桂还。因桂字与广西省的简称桂同音同字,可能有人误认为是广西特产。如平常我们称一种水果“龙眼"为桂圆,其肉为桂肉,就生产误解桂枝是广西的荔枝。桂皮广泛应用于烹饪,作辛香调味料。桂枝多为入药用,桂花多于用作食品制作,酒类,及香精香料类。有首唱响全国的民歌,叫做“八月桂花遍地开”,毛主席有句诗词写道;"吴刚捧出桂花酒”。
桂皮,是樟科植物肉桂、川桂、阴香、天竺桂等树皮的通称。桂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因其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又常作为烹饪食品特别是肉制品时的香料或调料,又增香提味,去油腻等效果。桂皮的来源植物繁多,约有十多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较为常用的有8种。其中以来自肉桂树的皮最佳,入药也是以肉桂树的皮为佳,此种桂皮可直接叫做肉桂。其质硬而脆,外层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黄棕色的线纹,香气浓郁,味甜微辛。祖国医学认为肉桂性味甘辛热,入肾、脾、膀胱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效。肉桂为辛热药,用量不宜过大,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桂枝,指的是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嫩枝。桂枝气味不及桂皮浓郁,药性不及肉桂厚重,肉桂善温里热,桂枝则善散表邪,传统医学认为桂枝性味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之效。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肩背关节疼痛,胸痹痰饮,经闭症瘕。用于外感风寒常与麻黄等同用,代表方有桂枝麻黄汤,常用的含桂枝的中成药则有桂枝茯苓丸等。
桂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以其香而闻名于世,常说十里桂花香,就是指其香气之浓郁。桂花种类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等,几乎都是属于木犀属木犀科,一般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左右,少数会长至十几米。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优秀园林树种,而且桂花可以做糕点、入菜、酿蜜酿酒、制茶,还可入药,中医认为桂花性味辛温,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之功。客人用于牙痛、咳喘痰多及经闭腹痛。
桂皮,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茎皮,及嫩枝,是一常绿乔木,属常用中药。这种中药是有毒的,含有一种致癌黄樟素,别说没告诉你们,等方某又用此攻击中医,孕妇绝对慎服,常人也食用越少越好,不宜长期食用。
中医认为,辛,甘,热。
有小毒,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
可治,肢冷脉微,腹痛泄泻,腰膝冷痛,经闭,上热下寒等。
桂花,木犀科植物桂花的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不在常用中药之列,但中医也将其作性味,甘,辛,温。暂未发现有危害人体健康毒素存在。孕妇也可泡茶或作药用。
桂花功能,化痰止咳,散瘀止痛。
可治寒痰壅滞之咳嗽,气喘,胸满胁痛,痰饮咳嗽,牙痛,疝气,口臭等。
桂皮,桂枝,桂花不是同一棵树上的东西!
广西的简称为“桂”,这个桂字所蕴含的意思即与上述的桂皮,桂枝,桂花都有关系。
桂皮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能作中药使用,也能作香料使用于食品上,是烹饪中常用的香料调味品。
桂枝即肉桂树上的嫩枝,晒干后同样也作为中药材使用。肉桂树一身都是宝,除了桂皮和桂枝外,肉桂叶和根能蒸制肉桂油,可以祛风湿,健脾胃,肉桂树的木材,则可以制作家具。
桂花来自木樨树,俗称桂花树的小花。桂花树的品种多达一百多种,既有灌木丛生的品种,也有乔木生的品种,既有仅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品种,也有一年四季都开花的“四季桂”品种。桂花能食用,常见的作法是用来做桂花糕和桂花酒,桂花糖等。
广西东南部的山区广泛种植肉桂树,是中国肉桂的主产地,其中又以平南县,容县,北流,岑溪为最多。这些地方的山区不仅大力发展种植肉桂树,并且也流行一种与肉桂树有关的风俗文化。每逢这些地方的村民家中办婚嫁喜事,新宅开建,上梁,新居入住,升学宴会,必须要剪下数枝肉桂树枝(要双数,寓意好事成双),并且最好是要已结果子的肉桂枝,缠上红绳,摆放在桌上,床头,门头,箱底等,这些都是寓意为“早生贵子(桂子)”,“多生贵子”,“家有贵子”,“蟾宫折桂”等吉祥美好的祝福的作法方式。
广西既种植肉桂,也广泛种植桂花树,再加上民国以前广西的省会就设在桂林,所以就把“桂”字作为简称,而且把桂花定为广西的“省花”,会不会也与上述的“桂”文化有关呢?
不是的。
从说文解字开始说起:“桂”这个字是根据肉桂等樟科樟属桂组植物的叶脉抽象出来的。我们都知道古代有种测量仪器叫“圭臬”,后来引申为“标准”——“奉为圭臬”即为此意。
而肉桂等植物为三出脉:也就是叶柄着生处有三条主脉,即图中的三条黄线: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看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吧:
所以中国最早的“桂”是指肉桂等从南方和南洋买进来的名贵香料,也就是桂皮、桂枝都是肉桂等桂组植物的树皮和树枝。早期“桂”与桂花无关。
(香樟,樟科樟属樟组)(左2为樟组,右2为桂组)(各种香叶,也是樟科植物)
(肉桂的花)(桂皮)
理论上桂组植物都可以提取桂皮,所以以下中文名都是桂皮的原材料:桂(南方草本状,广东高要)、桂皮(广东)、桂枝(广东)、肉桂、筒(广西)、玉桂(广东)、筒桂(广西)、棵非亚(壮语)、辣皮树(云南景东)、三股筋(云南瑞丽)、大叶辣樟树(江西遂川)、大叶樟(江西龙南)、华南桂、华南樟(中山大学学报)、野桂皮(江西安福)
以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为例,解释其拉丁名:Cinnamomum:<中>樟属[(希)kinnamomon肉桂树]樟科;cassia:<阴>决明属[(希)kassia一种豆科植物名]豆科。[引自《植物学名解释》](补充一句,西方最早的肉桂可能指的就是豆科的决明)
不过中国广大中原和北方种不了肉桂,而文人骚客又要有意象吟咏,他们就又指代了另外一种耐寒的植物木犀为桂,自此“桂”就成为“木犀”的代名词,引出“蟾宫折桂”等意象。
(桂花的叶脉,可以看到只有一条主脉,与上面“圭”的形象不符)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拉丁学名解释:Osmanthus:<阳>木犀属[(希)osme气味+anthus花]指花具香味──木犀科;fragrans:芳香的。[引自《植物学名解释》]
综上,桂皮、桂枝来自肉桂等南方热带植物的树皮树枝,是烹饪里不可或缺的香料调料;而桂花是来自耐寒植物木犀的花朵,它清香宜人,广为栽培,观赏价值极高。因此,现在人们会误以为所有的“桂”都是指桂花了。
部分图片来自公众号“热带生态学”,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