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的病毒、细菌是高温不能杀死的?
病毒是严格意义上的细胞内寄生生物,在宿主细胞外时,病毒不表现出任何生命现象,既无法移动也无法代谢,主流的生物学观点甚至认为病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物,至少在外界环境中的病毒只是个包裹着遗传物质的蛋白质外壳。
上图是两大类病毒的结构示意图,A是无包膜病毒,B是有包膜病毒一个病毒典型的结构包括:①衣壳,②核酸,③壳粒,④核衣壳,⑤病毒体,⑥外套膜,⑦刺突蛋白
病毒在演化的过程中没有保留对环境的高强度抵抗力这一特性,原因也很简单,病毒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面糖蛋白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入侵宿主细胞并劫持其生化进程为自己所用制造子代病毒,因此病毒必须将表面糖蛋白暴露在表面,如果形成对外界环境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结构,势必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外没有生物学活性,没法像细菌那样可以形成抵抗力极强的休眠体芽孢,因此病毒对热的耐受力都很有限,只是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在55℃—60℃,只需要几分钟,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就发生变性,病毒也就失去了感染能力。病毒对冷环境的耐受能力非常强,在液氮中(-196℃)可长期保持活性。
与病毒不同,大多数细菌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繁殖,进入宿主体内并非唯一的生存手段。在众多细菌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细菌对高温的抵抗力是最强的,因为在外界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养分缺乏、温度不适宜等),这些属的细菌可以形成一种被称为内生孢子(又称芽孢)的特殊休眠体,内生孢子的抗逆性极强,对高温、强酸、强碱、高渗透环境甚至辐射环境均有有强的抵抗力。
上图为炭疽杆菌电镜图
这能形成内生孢子的细菌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炭疽芽孢杆菌(B. anthracis)是最臭名昭著的一个,2001年9月美国就发生过恐怖分子将炭疽粉末混入信件中的恐怖事件,当时导致了5人死亡,17人感染。
对付内生孢子目前除了高温高压长时间灭菌外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对环境耐受力最强的细菌。
我特地从网上整理出这样一段资料,哪些细菌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耐生存
1)兼性嗜热菌:最高生长温度在40~50 ℃之间,但最适生长温度仍在中温范围内,故又称为耐热菌。 (2)专性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在40 ℃以上,40 ℃以下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3)极端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在65 ℃以上,最低生长温度在40 ℃以上。 2003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们,在太平洋海面以下2400多米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它是迄今所知的最为耐热的生命,名叫菌株121。这这种生物长期存在于含铁和硫等矿物的深海热喷口附近。实验显示,这种生物在加热到121摄氏度时仍具有繁殖能力,24小时内数量可以翻一番。 121摄氏度是现行医疗消毒的标准,100年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121摄氏度即能够杀死所有已知的生物。但现在菌株121的出现无疑说明,教科书已经被改写,生物体的生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所以我们不难知道一些常见的细菌病毒,在高温下是可以消灭的
但是细菌大多又是蛋白质组成的而在高温下蛋白质又容易变质
汽车内饰耐高温多少度?
有测试表明,当汽车在40℃高温的室外,长时间被太阳暴晒,车内温度在70度以上,最高可达90度。夏季多数地区室外温度都高达40℃左右,然而汽车内饰大多为黑色,黑色更容易吸收热量,车内又是封闭环境,时间长了温度会急剧上升,蒸炉既视感。
对于车身表面,金属外表更容易吸热,温度更高,引擎盖上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曾有人在引擎盖上煎蛋烤肉,可想而知,温度是有多么的高。温度高对车漆和汽车内饰不好,长期在高温下曝晒,车漆可能会出现开裂、凸起等情况,造成车身受损,加快内饰老化速度。
由于夏天车内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很多,所以车内尽量不要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果汽车停在室外,建议用车衣遮挡车身或是用遮阳板遮盖车前挡风玻璃,避免太阳直射。上车前一定先开门通风,可以开启空调喷水降温后再上车。
首先要确定是什么玻璃,一般汽车玻璃分为“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
夹层玻璃一般使用在中高档的汽车前风挡,它的结构是“2.0mm玻璃+0.76mmPVB+2.0mm玻璃”玻璃的是热弯工艺烧成,不可局部加温,若均匀加热,软化点是六百多度。但是PVB的受热最大仅有120度,如果超过70度就会逐步产生“气泡”严重时会产生“脱胶”
钢化玻璃的受热本身是很高的,使用三四百度烘烤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很高,如果在生产工艺上没有作好“应力”控制,玻璃不用烤都会“自爆”如果在受外条件的影响就更加容易破了。
区域钢化的玻璃工艺比钢化玻璃的工艺要难一些,本身这种玻璃的特性就是容易“自爆”,一般使用在低档车的前风档,如现在国产的一些小型面包车,很多使用了这种玻璃。
建议烤太阳膜的时候要整体、均匀、逐步的加热,不要局部、快速的加热。
炎热的夏天人体承受的高温极限是多少,超过这个极限会发生什么状况?
苏州吴江,羊毛衫厂。
每天十二小时,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每月七八千,工资年结。
这段时间吴江一直是高温晴天,都在三十六七度。
一百多平方的车间,十几台机器,一台三匹空调,每天的衣服都能拧出汗水!
昨天飙升到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外面和车间里的温度不相上下,热到几乎脱水。
晚上下班迫不及待的冲个冷水澡,躺在宿舍休息。
结果今天早上感觉头晕眼花恶心!
不知是中暑还是感冒?
每天 十二小时工作时间,中午吃饭五分钟,下午吃饭五分钟,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夏日高温环境下,我们锻炼身体时,骨骼肌产生的热量会使身体的温度升高,这样可以让肌肉能量系统变得更加高效。然而,身体并不能迅速把体内制造的热量散出去,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一位体重为70公斤的马拉松选手,如果他在没有补充液体的情况下,以2小时30分的成绩完成比赛。考虑到有的汗水没有蒸发而是直接点落下来,那么他想要保持核心体温不至于爆表,身体会流失将近5公升的水分。
1.持续增加心血管负荷
心脏为了满足锻炼时骨骼肌的需要,跳动频率逐渐升高,把提供能量的“原材料”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给骨骼肌。随着骨骼肌产热不断增加,身体也会下达指令给动脉平滑肌,使皮肤的动脉毛细血管扩张,以增加皮肤动脉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帮助散热。为了配合散热,负责向主动脉泵血的左心室收缩更加有力了,由于血液更多的供给给皮肤的动脉毛细血管,用来散热,导致通过肺部后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减少,这样反而限制了每一次心脏跳动泵出的血液量。因此,为了维持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心脏会进一步加速跳动以推动血液循环。
芭比贴士:锻炼强度要适当。
2.体液及电解质不断流失
通常在锻炼身体时,我们的背部的中下位置以及前额,是排汗比较多的地方。夏日高温环境下持续的运动,导致的身体核心温度持续升高,会进一步刺激我们的排汗。而汗液,是由我们的血浆过滤形成的。所以排出的汗液中含有的电解质,和我们的血液里的电解质基本相同。在我们轻微流汗的时候,这些电解质在过滤的过程中还有机会被重新吸收。当我们流汗的速度加快,通过过滤系统的汗液增加,过滤系统可能来不及吸收电解质,在体液流失的同时,导致电解质的流失。
芭比贴士:锻炼前、锻炼中、锻炼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核心体温上升至极限温度时身体的不良反应
如果大量出汗,还是不能满足降低体温的需要,身体可能会出现更为激烈的反应:向肾脏,肝脏和消化系统发出指令,使这些区域的血管收缩,让更多的血液,经由心脏泵给皮肤进行散热,同时限制流向肌肉的血液量,限制、削弱、甚至阻断进行中的身体运动。最终,消化系统为了减轻代谢负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
理论上,高温环境下,无视体温增长反应的运动,当核心体温达到40度~41度时,你的大脑会立刻发出停止运动的信号,同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芭比贴士:出现不适立刻终止锻炼,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谢邀。今年的夏天感觉全国各地都像一个大火炉一般,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许多城市的气温都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奋斗在一线工作的人们不得不在高温情况下努力拼搏,为整个城市增光添彩。再次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整个城市,整个社会才会如此的和谐美满。
以下是最近5天排名前20的国内城市的温度情况。其中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其中号称四大火炉的城市也有上榜。
纵观整个全球,今年的天气都比往常要热不少,北欧国家往常都是极力反对空调等制冷设施,而持续的高温也导致他们空调制冷市场水涨船高,供不应求。目前欧洲最高气温达40℃,造成至少6人死亡,还有1.5亿人接受高温惩罚。
高温创记录,是否也在挑战人体生存极限?
气象上,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而在医学的角度,人是恒温动物,一般体温保持在36.5℃~37℃左右,但通过口腔或腋下量到温度,由于人体皮肤通过毛孔散热,一般比体温低,通常维持在33℃。因此,当外界温度达到35℃时,温度高于体温,人体就要通过排汗等方式调节自身温度。
《科学美国人》网站资料,人体适应高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流汗和呼吸。在温度开始超过30℃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蒸发汗水进行“自我冷却”。在大约35℃时,人体心跳、血液循环加快,皮肤表层的血管也扩张以增加散热效果。到38℃时,整个人体的散热系统全面启动,汗腺大量排汗;同时肺部急速喘气,带出体内热量;心脏也急速跳动,将大量血液都运送至体表参与散热。
通常,人体每天大约要排出5升汗液,带走15克钠,50毫克维生素C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随之减少。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和矿物质饮料,以防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
人体散热效能是有限的。当外界气温超过40℃。人体所有散热系统全力开动无法排出积蓄的热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下去,散热系统会被压垮。很容易导致中暑,乃至影响其他人体器官。当然人体对“热”感觉不光来自温度,也来自湿度。在高温和高湿情况下,人体虽然会排汗,但汗不会干,就无法带走热量。正因如此,人体能承受高温极限没有确定的值。
有报道称,在极端潮湿情况下。人体只能在60℃的环境中忍受10分钟。
总得来说,这个炎热的夏天还是避开高温时段出门,对于在高温中战斗的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温降暑工作,为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的美好生活,务必保护好自己。
42℃这是人体承受的最高极限,一般在这类高温天气下,室外工作超过3小时,就会产生不适反应。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温度下,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人体的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脏器及代谢系统,都可能丧失,体质差的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英国气候学家汤姆·马修斯25日发表文章称,人体正“接近热量极限”。当湿球温度达到35℃,人体将失去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几个小时。
人类是一种恒温生命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的,以保持人体正常体温在37℃。
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产热最多的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肌肉产热激增。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肌肉寒战反应增加产热。
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另外,呼吸及排泄也起辅助作用。散热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低温环境下,散热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以辐射为主。当环境气温升到30℃左右时,汗腺即开始分泌汗液,蒸发开始起作用。当环境气温等于或高于体温37℃时,汗水的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当温度达47度时,人体皮肤就有痛感;温度大于55度时就会形成水泡。温度达60度接触一分钟,就可以发生蛋白质凝固,造成不可逆的皮肤损害。
英国科学家提到的湿球温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湿度100%时的空气温度。此时,人体无法通过蒸发水分而散热。湿球温度35℃时,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散热方式也基本上不起作用。人体只产热不散热,体温会逐渐上升,体温超过41~42℃时,人体的很多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会遭遇实质性、不可逆性的损害。所以科学家有湿球温度35℃,人体只能存活几小时的说法。
人体的实际感受温度同时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其值从0%到100%不等,100%湿度意味着空气中不能再容纳水蒸气已经达到饱和。在干燥的天气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更少,所以水蒸发得更快;相反,在潮湿的天气中,由于空气不能容纳额外的水蒸气,蒸发速度变慢。人体受热时自然会分泌汗液,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体温。因此,在干燥的天气里,身体冷却得更快,我们人体感觉温度会比实际温度更低,而在潮湿的条件下,蒸发速率较低,身体变得过热,人体感觉比实际温度要热,这就解释了南方的闷热天气更容易引起不适。所以不管实际温度是多少,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也取决于湿度的高低。人体感觉到的温度叫做酷热指数,下图显示了人体的酷热指数和舒适度,可以发现在37摄氏度湿度为40%时,人体实际感觉温度高达45度。
酷热指数对人体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NASA的一份报告,在不超过50%的相对湿度下,人类可以无限期地生活在大约4到3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酷热指数在45摄氏度以下。大脑的热调节中心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内部的温度,无论天气状况如何,健康的人体都能保持稳定的体温,约为37摄氏度。当身体感觉太热,汗水不能蒸发降温时,身体就无法调节温度导致中暑,中暑跟每个人的工作强度、身体适应能力和暴露高温时间有关,大多数人在极端潮湿的60摄氏度高温下工作10分钟后就会中暑。
当一个人中暑后应该立刻采取措施给身体降温并及时就医,否则当一个人的体温达到42摄氏度时,中暑就无法逆转,患者可能会面色苍白或发红,昏迷,严重谵妄,呕吐,抽搐,血压可高可低,心率会很快;当体温达到43摄氏度时很有可能导致休克心肺衰竭死亡或严重的脑损伤。
既然新冠病毒怕高温,为什么不能制造局部夏天环境对症施治呢?
夏天环境并不能根治病毒,要不然像印度、新加坡这样的地方,也不会存在疫情扩散的担忧了。另外,其实这个环境很好制造,隔离病房开空调加暖气,如果能够根治的话就不用用药了。
大量的病毒毕竟还是在人体内,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身体内的常温环境为病毒的生存及潜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就是外部夏天环境不能彻底杀死病毒的根本。温度过高人先受不了了,病毒也还没事儿。
当然了,夏天环境是不利于病毒在外部的扩散的,对于控制大范围传染是有很大好处的。
你的想法好。可是怎么制造这个高温?病人呼吸就会带出病毒,漂浮在空气中,你怎么制造?制造温度咧?60度30分钟,100度5分钟。你怎么制造?万一制造出来了,成本,划不划算
高温对鞋子有影响吗?
有影响
可能会开胶,鞋子在40度以上可能会开胶。
刷鞋的用的水温不宜太高,温度控制在四十度以下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包证鞋子刷的干净还不会变形开胶。
如果我们的鞋子是白色的,在清洗完后,要用卫生纸或餐巾纸将鞋子有白色的部分包住,这样做能避免在上面落下颜色,如果没有用纸包住而落下颜色,这是非常难以清除的,还有我们的运动鞋长时间不穿的时候,要将鞋子按照上面的方法清洗干净,然后在鞋内放一团纸或者鞋托撑起来,避免鞋子变形。
为什么不能用高温蒸汽?
1、使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时,其传热系数是变化的,比较低且难于精确量化。这样很难进行换热器的精确选型和控制。同时与使用饱和蒸汽的设备相比其换热器更大、更昂贵。
2、过热蒸汽一旦冷却到饱和蒸汽,其传热系数将会大幅度提高,并且蒸汽冷凝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这样有助于换热设备的正确选型和控制。由于使用饱和蒸汽的换热系数高,与过热蒸汽相比其换热设备会减小、便宜。
3、换热设备使用过热蒸汽时效率会降低;
4、高温的过热蒸汽意味着所有使用的换热设备及阀门等等级更高,因此价格更昂贵;
5、过热蒸汽的高温可能会损坏敏感的设备,比如密封件、法兰间的密封垫等;
人能不能顶住45度高温?
不能的,人体能承受的高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个人将承受温度的时间长度、他们将穿什么以及他们的身体状况, 这也取决于当人处于极端温度时空气中的湿度。 为了得到这个问题更具体的答案,你还需要强调你谈论的是人体能够承受的内部温度还是外部温度。
如果你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只能在42℃以下存活,因为体内的蛋白质在40.6℃左右开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