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多少?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 4.9%。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怎么算?
前三季度同比=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往年前三季度业绩
同比>1,就是增长数;同比<1,就是下降数。
同比,是绩效考核常用的比较方法,也是每一位销售员自我管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对市场需求、客户需求、销售员自身努力等因素做评估。
请问统计里面的同比和累计同比如何解释?
同比是不同年份同一时期(月、季等)有关指标数据的对比。
累计同比是指不同年份的年初到本期的有关指标累计数据的对比。
例如:
2022年4月有关指标与2021年4月有关指标对比是同比。
2022年1-4月有关指标与2021年1-4月有关指标对比是累计同比。
名义增速和同比增速是什么意思?
同比增速就是实际增速,这个增速是扣除价格影响的,可以实际反应生产能力的提升。
名义增速就是单纯数值的绝对差额,会受市场价格影响
举个例子:第一年生产一个馒头,市场价为5元,gdp就是5
第二年还生产了一个馒头,市场价为6,那么gdp就是6,但你的实际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所以实际增速为0。但名义增速是20%。
同比增速和名义增速区别?
同比增速和名义增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以下主要区别:
1
定义:同比增速是指实际增速,即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增长率。而名义增速则是指单纯数值的绝对差额,不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2
计算方式:同比增速是用实际产量除以基期产量得到的百分比数值,考虑了实际产量的变化情况。而名义增速则是用报告期产量减去基期产量得到的数值,不考虑实际产量的变化。
3
反应内容:同比增速更侧重于反应实际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应实体经济的实际变化。而名义增速则更侧重于反应数值的变化,不能准确反应实体经济的实际变化。
4
总的来说,同比增速和名义增速在定义、计算方式和反应内容上都有不同的侧重,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同比增速和名义增速都是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但它们的计算方法和所反映的情况略有不同。
同比增速是指当前期与同一期相比较的增长速度。通常以同一季度的增长率来衡量,也可以是同一月、同一年等等。同比增速是用来分析经济在短期内的变化趋势。
名义增速是指在未考虑通胀因素的情况下,不同时间点的实际增长速度。它是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货币价值计算出来的增长率,反映了产值或者收入的绝对变化。名义增速是用来衡量实际产出或者收益的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同比增速侧重于对经济在短期内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而名义增速则更多地反映了实际增长的绝对变化情况。
同比增速和名义增速是两种不同的增长率指标,它们的计算方式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同比增速是指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增长率。它用于比较同一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增长情况。计算同比增速的公式为:(本期数 - 上期数)/ 上期数 × 100%。例如,如果某个指标在今年为100,去年为80,则同比增速为(100-80)/ 80 × 100% = 25%。同比增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增长趋势,判断经济或企业的发展情况。
名义增速是指未经通胀调整的增长率。它表示一个指标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增长情况,不考虑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计算名义增速的公式为:(本期数 - 上期数)/ 上期数 × 100%。例如,如果某个指标在今年为120,去年为100,则名义增速为(120-100)/ 100 × 100% = 20%。名义增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指标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实际增长情况。
总结来说,同比增速用于比较不同年份之间的增长情况,而名义增速用于衡量未经通胀调整的实际增长情况。
同比增速是指与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即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例如,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这里是指2012年二季度的GDP较2011年二季度的GDP实际增长的比率。
名义增速是指不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长比率,因为价格上涨,所以名义增长幅度还会更大一些。
同比增速就是实际增速,这个增速是扣除价格影响的,可以实际反应生产能力的提升。
名义增速就是单纯数值的绝对差额,会受市场价格影响
举个例子:第一年生产一个馒头,市场价为5元,gdp就是5
第二年还生产了一个馒头,市场价为6,那么gdp就是6,但你的实际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所以实际增速为0。但名义增速是20%。
同比增速指的是相邻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增速,用于衡量同一期间内的增长情况。通常情况下,同比增速将某一期间的增长与上一期间相同时间段的增长进行比较,比如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
名义增速是指不考虑通胀因素的增长情况,也就是未经过通胀调整的增长速度。名义增速通常用于描述原始数据的变化,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与之相对应的是实际增速,它是考虑了通胀因素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于衡量物价调整后的增长情况。
2019年新加坡GDP同比仅增长了0.7%,是新加坡10年来最差表现。你怎么看?
说下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依赖出口的经济体之一,其增长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贸易和需求的前景,而全球贸易和需求的前景仍然相对较弱。
新加坡在2019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0.8%;全年增长0.7%。这是10年来最慢的。如果按年度数据范围进行季度环比调整,新加坡经济仅增长0.1%。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年贺词中表示,经济增长“不如官员所希望的那么强劲”,美中紧张局势可能还会持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10月放宽了货币政策,称即使第三季度勉强避免了经济衰退,经济仍然面临外部风险。
虽然第四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但是制造业仍然陷入困境。化工产品、电子产品、运输工程和其他行业的产量下降。美国和中国之间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以及全球电子行业的周期性衰退,都对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出口疲软也拉低了经济数字。贸易战拖得很长。新加坡与两个经济大国都有贸易往来,贸易低迷影响了这个城市国家的经济。
好消息是,尽管去年新加坡经济增长放缓,但新今年有可能出现反弹,尤其是在建筑行业。2019年第四季度,建筑行业同比增长2.1%。服务业也增长了1.4%。而且随着政府为其财政预算做准备,新加坡央行将在今年年初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除了提振企业信心外,政府预算还将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会出台政策改善老年人、弱势群体和穷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新加坡李显龙的规划,教育系统要进行改革,并为该行业的首次购房者提供住房。医疗设施也将得到改善,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政府将提供预算减少民众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上的支出。
转口贸易、加工和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在GDP核算体系中,商品制造业、金融及保险服务、商业服务占据主导地位,按其2019年9月披露的GDP数据,总量为12万亿,三者分别为3万亿、1.56万亿、1.75万亿(按现价计算)。
三者近十年同比增速分别如下:(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
从三张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在2009年出现了一波短暂而又辉煌的复苏,其后三大板块同比增速一直在曲折中向下收敛,在2019年同时达到底峰,其中商品制造业同比负增长。
这也是其GDP增速在2019年创十年新低的最直接原因。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国家,也是一个港口城市。
再来看一下代表着全球贸易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近十年的表现。
同样也是一个向下收敛的过程。
新加坡是全球最依赖出口的经济体之一,其增长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贸易和需求展望,而这两者依然较为低迷。也就是说新加坡的发展,直接反应全球经济的好坏,摩根全球制造业PMI显示,在2019年已经达到近十年的低值。
过去是这样,未来也一定是这样。世界银行对全球2020年的经济预测较2019年更加乐观,如图。最终结果当然也要看经济的实际走势如何。
总结一下,新加坡2019年GDP全年增速0.7%,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在高度外向型经济背景下,其反应的是全球贸易格局和全球经济的整体走势以及经济景气度。未来要破局的话,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期待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转暖,其中因素既有经济本身的,也有政治的;另外一条新国找到一条可以替代的增长极,但个人认为这个新的增长极也不能摆脱外向型经济的命运,所以新加坡未来的经济走势,依然还得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