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总裁套现3.7亿港元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一是小米总裁,这个身份很敏感。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没有人比董监高更了解,作为小米总裁减持,那就意味着小米总裁都不看好小米的未来,那你让投资者怎么看?
二是时间点不对。小米8月20号发布半年报,林斌8月21号、22号、23号连续三天减持4000多万股,刚发完半年报就减持,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
三是小米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小米股票除了刚上市时短暂上冲,之后一直跌,如今是上市以来最低点了。小米集团回购股票,价格是9.6左右就开始回购了,而林斌在股价9.0左右时还在抛售。回购是障眼法吗?
一边说我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花公司账上的钱去回购股票,一边自己又把公司股票卖了,自己打自己脸,把投资者当傻瓜吗?
如何看待小米IPO发行价17元港币,估值543亿美元?
融资太多了,那么多钱,等于一年销售的四分之一,怎么用呢?增加广告费。铺天盖地做广告,贴满香港。按照小米的规模,274亿元,大部分要躺在银行好几年才能花完吧。
投资项目,不是几天就完成,这么大的资金,好多年才能用完。
首先我们来看小米发行价17元港币,也就是所谓的股价最低值,但是首日发行就遇冷,估值543亿美元雷军曾经侧面回应过,我从来没有估过值,这些估值只是小米的部分,也就是说他并不满意,17元港币最低价发行就像刘强东说的,如释重负,股价偏高确实并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数据显示,很多散户购买小米股票,也就是说各大财团并不看好,但是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小米,这和当年王健林,董明珠,马云都不看好雷军的互联网营销如出一辙,但是马云用四年告诉这些实业大佬,你们不懂互联网!
坦白讲小米的估值低不低,小编觉得一点也不低,甚至偏高,因为小米目前无论是专利还是互联网基础,手机业务,智能家居来看都不是特别成熟,尤其是手机业务,抓住低端市场是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考证!高端市场一直都没有好的产品产生,智能家居也不完全,成立短短8年,过快的增长。不被看好的营销模式都很好理解,散户购买居多,财团看不上却得到了普通股民的认可也算是一种安慰,小米的前景还是很大!上市不意味着首富,只是一种开始!
不要忘了点赞关注哦⊙∀⊙!
小米IPO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最近小米一直是风口浪尖啊。一会估值被严重低估了。雷军本人表示小米的估值是腾讯乘苹果。一会是A股暂缓了。小米IPO真是牵动着亿万股民的心啊。
- 小米不仅是亿万股民的焦点,也是那些大佬们的焦点。基本上国内有名的巨头都参与了小米的认购。马云、马化腾等纷纷以个人名义加入小米的IPO。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也参与了小米的认购。还有国内的很多大公司参与了。小米是超额认购了好多。
- 按理说,小米这种独角兽获得如此多的认购,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对小米的估值上却有很大的分歧。投行接受小米的估值很低。对此,刘强东也表示,雷军不是为了割韭菜而上市的。而是真真正正想要让投资人赚钱才以最低估值上市的。这个说法也不好判断。因为投行给的估值不高。
即使估值不高,小米IPO上市应该是万众瞩目,值得期待的。这在大A股肯定要炒上天的。看看药明康德,再看看宁德时代。小米要是在A股上市,不拉十多个板才怪啊。可是,港股小米开盘就破发。开盘就遇冷。大佬们如此认为的低估值,居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真让人大跌眼镜啊。小米目前是科技股前三大IPO,也是同股不同权的首家上市公司。有可能投资者认为小米是手机生产商的话,就不值这个估值。但如果加入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的估值就远远不止这个价了。这和工业富联要按代工厂估值还是按互联网估值是一个道理。
- 不过,这些优质的科技股,一般都是先破发再创新高的走势。阿里巴巴当时在美股也是这样的表现。可能过几天情绪缓和了就觉得小米便宜了。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小米发行与603259, 601138是堂哥、堂弟一样,借贷款极多,不上市无钱还,上市还可一赌,赌成了皆大欢喜,赌不成分散到亿万小散户,如果不上市由金融一家负责,那不出金融大事了,老大不过意……
今天早上,小米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开消息显示,小米IPO的发行价是17港元,对应市值3803亿港元,约合484.73亿美元。
484.73亿美元估值虽然不及早前分析师估值的1000亿美元,但是仍然高于小米第五轮融资时450亿美元的估值。这个价格也比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的小米460亿美元估值有所提高,显示市场对于小米股票前景谨慎看好。
此前媒体报道,本次小米IPO受到国内很多互联网巨头参与认购,包括马云和马化腾在内的行业大佬甚至以个人名义参与小米IPO。而在小米公司IPO的基石投资者之中还包括了高通公司、中国移动各自认购一亿美元,李嘉诚旗下公司、顺丰公司和招商局也参与基石投资。
基石投资者参与IPO发行,需要上市后锁定6到12个月。同时特别关键的是基石投资者要在公司的招股书中公开一些相关重要信息。 一般认为知名大公司参与新股发行成为基石投资者,是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可以带给上市公司一个积极良好的高价值形象。
公开数据显示,小米获得了高倍数超额认购,加上众多大佬的背书和独角兽光环,正常来说,小米在公开上市应该可以有优秀的表现。但是股票市场最大的特色就是涨涨跌跌,就算再好的股票也是有涨有跌。
以阿里巴巴在美股市场上市为例,也曾经出现破发现象,但是如今阿里巴巴的股票早已上涨超过一倍,而阿里巴巴也已经跻身全球前十大市值上市公司,成为目前中国总市值的上市公司。所以小米股价在未来仍然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表现。
小米公司作为一家刚刚上市的科技股,在定位上既可以是手机生产商,也可以说互联网企业。如果有多数投资者认可小米互联网企业的定位,那么小米的未来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和肯定。
今天,美团点评市值4409亿港元,小米市值2238亿港元,美团是小米两倍,为何?
美团属于服务龙头行业,虽说有饿了么竞争,但总体来说,竞争对手少,行业垄断地位有深度,不是一般企业能进入的行业,而且外卖市场的服务目前趋于饱和状态。所以美团不断尝试进入新的服务行业,比如进入生鲜团购,收购共享单车等,尝试在另外一个服务行业走出一个新的盈利服务模式。
小米看起来是高科技行业,但实际只是一个通讯生活日用品生产商,市场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小米本身高科技的产品含量较低,自有的研发能力不及华为,只是在市场营销做得好,产品定位准确,产品市场同类型多,依旧处于价格和营销竞争中。高科技、高门槛的技术产品少。
市场永远看你的行业是否具有稀缺性,产品是否属于很难复制,竞争起点高。美团具备以上优势,市值就会高过小米。小米还需努力打造自己技术研发实力,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门槛,才会赢得市场的重新估值。
感谢邀请!尽管资本市场潮起潮落的速度很快,但是一段较长时期的股价走势还是很能说明价值投资者的取向的。小米作为一家低利润追求的硬件整合厂商,对网络的应用重在营销,而且一度成为饥饿营销最成功的案例。但一次次处在风口浪尖,也让投资者看清了它的高性价比盈利模式,并将其定位于低端低利润。虽然小米在产品上也不乏一些实用性的创新,但由于它的产品线越铺越宽,但却难以逃脱低水平复制的印象。所以小米经历了生产体系整合和火爆的营销手段创新之后,研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继乏力就逐渐浮出水面。股价在上市后的一轮冲高后就持续性的反复下行,从技术上也印证了上面关于基本面的分析。
美团的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都与小米截然不同,美团建立之初,以烧钱模式与饿了么等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外卖市场大半份额,其间收购了大众点评网,又逐步完成一次次整合,近一年来处在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正因为其服务范围在大生活化的背景下不断拓展,更显示出了很强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B端资源、C端资源)高度复用能力,形成了自身区别于其他服务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外卖业务已经迎来盈利拐点,而到店酒旅业务也具备较大的增量空间。随着本地生活各类服务的整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这也是小米难以企及的。
综合来看,两家公司不同的发展前景才是股价涨跌的最主要推动因素。众多分析师从不同角度挖掘出美团的增长潜力项伴随着美团股价的V型反转,而与此相对的却是小米集团多次回购也挡不住的股价下滑。当我们越多地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理念、盈利模式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越能够穿破价格图形和市值大小的迷雾,看到公司受到市场追捧或者抛弃的真正力量来源。这个可以 从各自被需求的情况和各自领域竞争情况分析。
美团: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在同行业的里几乎是垄断地位的。
美团外卖也是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再一个商家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达到线上销售和线下引流的需求,那么相对来说美团和大众点评先已经抢战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情况下,它目前来说必然是商家的首选。
当然美团的入驻价格越来越高,这本身对实体商家本就利润不高的情况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要么生要么死都可能是朝夕间的事,一些商家逃离也是在所难免的。
小米手机:首先说它得竞争情况,上有苹果华为等,下有vivo和oppo,所以竞争压力极大,所以市场份额不大,搞不好就有翻车的危险。
它最大的优势,个人感觉是营销,但这种产品,对客户客户来说,体验感才是根本。所以小米应该和华为合作,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发展自己的研发团队。
一家之言,望大家指正。
行业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小米可以说是在手机市场处在竞争求生存的时期,美团是外卖市场的巨无霸,虽然饿了吗能和它处在两分天下的局面,但是美团已经是外卖行业的龙头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竞争者众多,前面三星、华为,苹果,后面各手机品牌都和小米争夺市场,市值有2238亿港元已经很不错了。
而股价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团现在的股价在77港元,最低的时候也仅仅是40港元,今年基本是维持上涨的局面,虽然上市仅有一年多时间,但是和小米比起来,美团的股价是非常不错的。而小米的股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一直在回购,但是上市至今股价在22港元跌到了8港元,从股价走势也说明了大众对美团和小米的看法不同。
那小米只有美团一半市值,除了行业不同,还有问题在哪?
1,小米和美团股东格局不同。小米公司的股价是屡创新低,雷军的身价也是在不断缩水,但是小米仅仅比美团在港交所早上市了两个月时间,为什么股价差美团,市值低美团,而且走势还弱于大盘?问题在于小米的股东在一年多时间频繁的减持股份,造成股价持续下跌。
而且不仅是小米的股东减持股份,连总裁林斌还在股价最低时期减持了3亿多港元,造成了小米公司和小米股价被大众议论纷纷,虽然美团发行价高于小米,也有减持事件,但是大部分美团股东的减持意愿非常低,大部分股东都是战略投资,股份规模较大,基本是长期持有,不会像小米这样持续出现套现行为。
2、行业不同造成的市值差距。美团在今天股价创了新高,最高达到了77.8港元,目前远远的甩小米一条街,但是王兴比雷军低调,记得此前小米上市后,雷军说过要让首日买入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结果现在大家是亏了一倍。而小米股价低除了股东减持意愿强烈,还有和美团的地位不同。
现在外卖行业可以说是双雄的局面,市场规模是逐年增长的,市场的格局也是以美团和饿了吗成为了定局,国内在线的外卖用户规模有4亿人,而美团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5%以上,很显然美团是龙头地位。而小米在只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仅有11.%,很显然和美团除了行业不同,份额不同,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因此,美团的股价上涨就有道理了,自身股东套现需求意愿不强,股价今天还创新高了,但是小米的股价低也是有道理的,股东持续的减持股份,加上小米在手机市场也是夹缝生存的格局,两者市值有差距很正常。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小米总裁林斌套现3.7亿港币股票,小米未来还好吗?
感谢邀请,上市公司高管套现属于正常现象,自己的股票账户买卖都是自己的事,股权也一样,谁都有用钱的时候,我觉得不用大惊小怪,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投资者可以看看公司基本面,是否有增长型,不用太担心减持,希望回答有所帮助,谢谢
小米的模式,从营销开始,到营销结束。未来还是可期的,可以说小米现在没有核心技术,但不能说小米没有核心竞争力。小米的核心其实就是想万物互联,未来五G时代小米有多个发力点,不管是电视,空调,手环,内裤等等等,如果将来小米可以做到闭环控制,那么你可以想象的空间就巨大了,只要夯实客户群体,未来小米会是一个奇迹般的公司。
雷布斯曾经说过:专注、极至、口碑。忘掉初心,何以致远!小米,其实就是目前中国企业的真实写照,所谓生态链,就是哪里是风口、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投[抠鼻] 。据说是雷布斯到costco转了一圈后,如当头棒喝、顿悟人生,“性价比”一招横空出世,天下何以争锋💪。其实,搞产品不同于建渠道,costco属于渠道范畴,“小米”属于产品范畴。雷布斯并没有完全看透,其实costco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专业专心专注。
小米总裁林斌套现3.7亿港币,小米未来相当黯淡,其上市调整以来的最低价8.37绝不是本轮调整的终点。目前PE16.64倍,我认为投资目前已经有希望变成用脚投票情况下,未来PE或将靠弄10倍,即还要下跌50%。
为什么?
1、巴菲特选股原则中有一条是,看看公司高管和实际控制人在干什么。去年小米整个集团高管薪酬171亿之多,其中雷布斯报收估计也将进账98亿,有中饱私囊之嫌。8月22日起,总裁林斌套现3.7亿,加上年初雷布斯的减持,这些足以说明公司内部人不看好小米。如果公司内部人都不看好,你别期望它能有靓丽的表现。
2、企业家沉迷于营销、哗众取宠。上一轮小米与格力的打赌,账还没有结算清楚,这会又开始第二打赌,虽然没有回应,但从营销的角度说,已经实现了其目的。其次,雷布斯在不同场合均讲过,未来小米是独一无二的,是苹果、腾讯和淘宝的综合体,这完全是哗众取宠。
3、没有拳头产品。小米6之后,再无小米了,硬件的堆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miui系统现在关闭开发版,须知很大一部分用户买小米就是为了刷机、好奇。米8、mix系列也两点不多,倒是红米还销售不错,但利润低。性价比这一战略向高端转型,目前大概率会失败。
4、至于、小米优品、小家电、电脑、电视等等,贡献利润较少,也无法于传统龙头竞争。
5、公司定位不准确,或者没有定位。究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制造业公司,没有办法准确定位。
6、小米集团,业务众多,目前旗下有上百家公司,有部分还在不同交易所上市了。其实质更像一个创投公司,而且当下有很多项目正准备上市。
感谢关注!
一般地,会把高管减持看成利空。
认为是高管不看好公司未来,认为股价短期内不会再有新高了,才会减持。
同样地,小米总裁减持也被解读为不好的信息,似乎是小米未来不那么理想。
怎么说呢,小米股价目前的确不算高,上市后基本上是屡创新低。
再考虑到现在恒生的情况。高管套利其实也无可厚非啦,毕竟,原始股很便宜,即便是现在的价格卖了也赚得很好。先实现财富自由再说,至于未来,即便股价再涨了,有还有股票可以慢,没什么可遗憾的。
要从这个角度看,小米总裁提前套现也无可厚非。毕竟相比创始人的雷军,小米应该是林斌的全部身价吧。所以,也不能完全就说林斌套现就是不看好小米,而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和权衡吧。
从公司的业绩来看,小米目前的表现其实还算不错,但小米的模式,暂时来看,还是赚钱非常难的,互联网业务占比太小,其它业务毛利不高。未来会怎样,还是拭目以待吧。
一个企业只会懂得营业,只懂得模式,那这个企业其实是没有持续性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竞选。好产品就是好的营业及好的模式。
小米如果忘记这个宗旨,那它的模式就不可持续。
谢谢您的问题。小米集团总裁林斌是给投资者补一刀。
林斌的减持
小米集团以17港元的发行价H股上市后,曾经最高达到22港元,但之后一直下跌,截至8月30日收盘股价仅有8.53港元,较发行价已是腰斩。二级市场投资者叫苦之际,小米集团总裁林斌近期三次共减持4130.7万股小米股份,套现约3.7亿港元。需要注意的是,减持过程中,小米股价从9.43港元跌至8.53港元,无疑是给投资者补刀。
小米解释林斌自小米上市以来一股都没卖过,小米的减持套现,主要是林斌个人资金用途需要,包括做慈善等,而且只占林斌所有股权的1.48%,林斌也声称自己很爱小米,自愿承诺未来12个月不再减持。
不过,小米的投资者并没有完全买账,这些理由都不成立,而且减持1.48%就能套现3.7亿港元,之后再减持,小米的投资者还有多少钱被圈走?在投资者亏一半的情况下,林斌继续补刀,他做慈善拉,但是对投资者可并不慈善。
H股与A股对小米的差别
港股比A股显然要成熟许多,对小米的市场价值比较冷静,不太热炒概念,更关注小米的内在价值,所以小米估值过高,就会持续走低。不管雷军是否增持,大致的价值取向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大幅涨跌。但是即便如此,仍出现了原始股大赚、港股二级市场投资者亏一半的情况,说明小米的估值出现了较大争议。
如果小米集团是在A股上市,小米股价一定会上蹿下跳,随着小米概念热潮,雷军回购、增持,小米的股价会大幅上涨,也会出现过山车一样起伏。
小米估值的问题
雷军和小米先后14次回购,是为了提振小米股价,但是效果甚微,归根到底,是市场对小米定位的困惑。雷军认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市场看小米,认为其更像是硬件公司,硬件盈利水平自然比不上互联网公司,估值自然上不去。
小米目前手机业务增速比华为、oppo、vivo要慢,在国内市场份额也落于第四位。在今年第二季度,手机、Iot、互联网业务增速都有所下降,手机业务增速降幅最为明显。在三大业务都没有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市场更加难以辨别小米的定位与未来走势,甚至被认为是投资公司。雷军和小米要为自己提升价值,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业绩表现,清晰自身定位,打消市场顾虑。不是小米没有前途,而是要让投资者看得见小米前途。
小米是时代型代表企业,在智能手机上打下了自己的位置,在华为之前,就形成了与三星、苹果相抗争的局面。如今,朝着智能型迈进,小米能否在物联网这一大领域有所作为,能否突破其手机品牌商的位置,还有待检验。
就如海尔电器,格力空天,TCL之类,都有鼎盛期,也认为其多元化依旧能有霸主之位,但商业是复杂了,成功了一面不等于可以延导多面,之前的商业英雄不能,雷军或也难以例外。犹如苹果公司、IBM公司等在几个历史时期都独占鳌头的企业,太少太少了。
小米总裁林斌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商业话题的探究是持续的,长久的,用钱之处呢,是短期的。不管雷军怎么护盘,小米的股价也腰斩了,曾几何时,上市之初,雷军说要让散户赚翻番的钱呢,如今却腰斩了。
对林斌来说,卖1%多点的股票,就能实实在在享受亿万富豪的便利,也许等两年,五年,这3亿多就能变成10亿,但他也是普通人呀,也要消费也要买东西呀。更关键的是,从小米创立到如今上市,林斌的股票价值,早已翻百倍千倍,这是发行价腰斩,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损失的。
其一,我支持林斌卖股票,证明说他也缺钱用,法律允许他减持,他就可以减持。说不定他还欠些债呢,百亿富豪欠百万元也是挺难受的。也就是说,这次卖点股票,不代表林斌不看好小米未来的发展。
其次,我对小米的蓝图还是挺担忧的,理由如上有简述了,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是好的,小米已创造了历史,本身已是奇迹,但所谓的小米生态能否真的再下一城,目前是受质疑的。不管是客厅的智能化,还是粉丝经济,小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其大本营智能手机,也不会那么高枕无忧,从近几年被华为品牌后来居上可说:有点自顾不暇了。
小米IPO融资240亿港元,现在要花最多120亿回购,这样折腾有意义吗?
2019年9月3日,小米集团公告称,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赎回授权,回购大约120亿港元的股票,2019年小米半年报显示小米总收入为957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49.8%。业绩超过预期,但是股价却一度下跌到8.28港元的历史对低价。
为什么小米股价低迷
原因1:小米国内市场不容乐观,小米2019年Q2国内手机出货量仅有1150万台,不及小米Q2全球销量2430万台的一半。曾经,国内是小米手机的主战场;受国内市场大环境和华为国内发力的影响,如今国内市场已经不再是小米销量贡献的主力了。
原因2:国外市场竞争力减弱,小米在印尼市场大跌;在印度市场,小米尽管连续第八个季度位居第一,但与第二名三星的差距越来越小,有被赶超的风险
小米集团为什么要回购股票
原因1:提振股价,小米上市后股价最高曾经达到22.2港元/股,其总股本240亿计算,总市值达5328港元。以9月3日的收盘价8.7港元计算,市值约2000亿港元,也就是说去年7月初上市的小米集团在过去不到14个月的时间里,市值蒸发了3300亿。
原因2:根据港交所信息披露,小米集团总裁林斌于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连续三日卖出共计4130.34万股小米股份,售出均价分别为每股9.07港元、8.92港元和8.92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超3.4亿元。林斌此次出售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48%,其持股比例从11.67%减少至11.47%。事后,林斌虽然承诺未来一年之内不再减持股份,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在如此低的位置减持股份。已经打击了市场信心。
原因3:维护股东、员工和高管的利益,小米上市才1年不到,股东、员工、高管的股票还在限售期内,小米股价如此低价,会让股东、员工、高管的利益受损,特别是员工,随着小米集团股价不断走低,不利于公司的团结和吸引外部人才。从小米的招股书说披露的信息,截止2018年5月1日,尚未行权的员工B类普通股为2.44亿股,虽然已经过去1年,按照每年行权25%计算,员工还有接近1.83亿普通股没有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