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却不是最冷的一天,为什么?
在冬至这一天的时候是北半球全年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但是却不是一年最冷的一天,其实北半球冬天时候的温度不仅受到太阳直射点的影响,还受到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影响。所以在北半球的冬季,有时候冬季可能是最冷的一天,但也可能冬至以后出现更冷的天气。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影响
1.地球的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这个为黄赤交角,这个夹角保持在26°23'基本不会变。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会在北纬26°23'和南纬26°23'之间做往返运动,这个周期就是一年。
同时地球上也因为太阳直射点变化而获得不同的热量,所以也把地球上分成五带。而如果黄赤交角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范围的变化,导致地球各纬度获取的热量不同,影响地球上五带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冬至的时候地球离太阳最近,而在夏至的时候地球距离太阳最远。但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地球在离太阳近的时候北回归线以上表现的更冷,南回归线受太阳直射反而更加热。在离太阳远的时候北回归线因为太阳的直射反而更热,南回归线以上的地区恰好相反,所以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
3.地球的公转其实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在春分点和秋分点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地区。而在北半球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这也可以说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但并不是一定是最热,因为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同样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也不一定是最冷的时候,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地球公转时候的速度不是均匀的,地球由春分点至夏至点再到秋分点的速度是比较慢的,所以需要186天,而由秋分到冬至再到春分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比较快,大概需要只179天,这也是造成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冷空气对于低纬度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看天气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一股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我国。影响中国地区冷空气都是来自西伯利亚,其实北冰洋也是冷空气的发源地,不过北冰洋的冷空气要先经过西伯利亚,然后南下影响低纬度地区。即使在冬至以后,北方的冷空气还是会南下冷空气,所以在冬至以后也还可能出现更冷的时候。
所以在北半球的冬季,即使是冬至过了以后,太阳的直射点向南端移动,即冬至以后,北半球还是会因为冷空气的影响而出现更冷的天气,这个一点的都不奇怪。其实大家也应该很清楚,往往冬至以后才会出现更冷的天气。
俗语说得好;”冷冷三九,热热中伏”,冬至是一年四季冬天的开始,也就是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冬至是九九之中第一天。所以从这天起气温会直线下降,也就是寒冻腊月的开始。天气最冷的时候是3九~4九。冬至的时候地气才开始转为最寒冷,从五九起开始地气转暖迎接春天。俗语说;”春打六九头穷人好翻头”,也就是立春是六九的第一天!”冬至百陸是清明”,从冬至第一天开始经过105,第106天就是清明节!!!
所谓夏至和冬至,其实就是就是太阳分别直射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两天。对于住在中国的我们,夏至这一天,太阳不一定是离我们最近的,因为有人住在北回归线以北,有人住在北回归线以南。不过冬至这一天,太阳离肯定是离我们最远的一天,因为我们都住在南回归线以北。
并且,由下面的太阳高度图,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在冬至这一天日照时间是最短的。
可是,冬至这一天未必是最冷的一天,这是为什么呢?野狼认为天气不止是受日照影响,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另一个就是地面储存热量的影响。
对于冷空气,野狼是广东人,体会最深,我们广东是冷空气一来,我们就冷得不行了。(什么?你们说我们广东能冷得到哪里去,才3、4℃能叫冷吗?哈哈,你们可以过来感受一下,我很多东北,华北和西北的朋友都在广东冻得瑟瑟发抖。)冷空气一走,我们这边又开始热起来,一个星期内就可以体验春夏秋冬,所以我们广东最冷的一天就是冷空气来的时候,当然不一定在冬至这一天了。当然,整个中国都会受到西伯利来冷空气影响。
再说说地面储存的热量问题,从秋天开始,天气越来越冷,北半球储存的热量越来越少,散失的热量也越来越多,所以会越来越冷,尤其是冬至之后,三个九天特别冷,俗称“三九”,自然冬至这一天也不是最冷的了。
冬至是我国劳动人经过几千年的劳动结皛,二十四农事节气之一。这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离我们最远,这天北半球地区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有冬至当日回,每天长一线的说法,但冬至这天我国气温并不是最低。主要因为,大气层,地表温度经过夏,秋季节的日积月磊,有一定积温,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入冬后虽然有冷空气的不断侵入,气温有所降低,但,大气层及地表积温在慢慢释放,因此温度并不最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冬至头九,是数九天的开始,又有冷空气的不停侵入,加上前期温度逐渐走低的叠加效应,气温越来越低,在我国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说法。冬至后北方地区渐渐进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因此我国气温最低在三九天,即小寒,大寒前后,而不是在冬至当天。
空气的热容量小,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热变化的影响而迅速升温或降温,人和空气是密切接触的,对空气温度的变化体会最深切,所以我们常说天气如何如何,气候如何如何。在空气不流动及地面热容为零的情况下,冬至会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大气是可以流动的(地面土壤和水分也会储存热量的,会不断的散发热量阻止温度的进一步降低,但地表与空气的温差会越来越小,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少),更北方的地方会因吸收太阳辐射更少而气温更低,东南海洋比热容大而降温慢,在大气对流的影响下使相邻南边地区的气温变低。在冬至后,更北地区及本地区会吸收到越来越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大约在立春时,热量散失和热量吸收达到平衡,气温才会随着热量吸收的增多而缓慢回升。(图片剪辑于网络,侵权删除)
首先这是北半球的问题,南半球则相反;其次地球是一个相对于零度外冷内热的大物体,对于地表而言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海拔越小温度越高,地表温度受太阳光线照射强度大小而起伏;第三最是由于热传导的作用水分蒸发的作用,地球表面不断向外散发热量,当地球散发热量的数量小于从太阳获得的热量的时候地球表面温度就会逐渐降低,秋到冬就属于这种情况;第四是最关键的 ,到冬至这天乃至随后几个九,虽然太阳照射强度不断变大,但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仍然小于地球散发热量的,所以地球继续降温,所以冬至不是最冷的一天。同理,中午12不是最热的时候。
冬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就是数太阳照射到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上。冬至也是一年当中的一个节气之一。所以说不是最冷的一天,而是开始进入了数九严寒。俗话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的说法。三九、四九才算是一年当中最冷的节气!
冬至有时候是最冷一天,有时候不是,气温除了日照时间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但冬至基本是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冬至前白天时间逐渐缩短,冬至后白天时间则逐渐延长。
地理学上的冬至是每年太阳在地球上的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的日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本身还绕着一个大体稳定的地轴自转,公转时阳光射入的角度和地轴之间的夹角就有大有小,表现在地面上就是眼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转移。相对而言,在阳光直射的时候,阳光的“密度”更大,单位面积地面上受到的光作用越强烈,于是地面的温度就更高,而气温是受阳光直射点、地面对光的反射、大气受热状况等因素影响的,地面上空大气的温度并不全部来源于阳光照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受热然后辐射的红外线的加热。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由于不同地区阴雨状况的不同,地面上空的大气就受热不均,一些地方的空气更冷,一些地方的空气稍微热一些,冷热就造成了大气的相对流动,使不同地区间发生热量交换,同时带动气温的变化。
北半球冬至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区地面阳光最强烈的时段为地面输送的热量使比不过夏至那一天的,然而由于其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冬至那一天的气温却是动态变化的,若冬至时刚好有一股强烈的冷空气来临,那么那一天可能就成为一年之中最冷的一天,但并不绝对。不过冬至那一天却会成为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由于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相对于地轴的夹角就是一年之中最小的,由于地球是弧形,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上的阳光照射的范围则较小,单纯地在脑子里想比较抽象,但是如果家里有地球仪的话,用手电筒不停地变化角度照射地球仪,就会明显地看到光照部分占据的纬线的比例。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而且总体的趋势是从这一天开始气温会逐渐回升,不过还是上边说的受其他因素影响。
有趣的是,北半球冬至这一天其实是地球公转到太阳近日点的这一天,可见与太阳的距离并不是造成地温度适宜生命生存的唯一原因。而在近日点的时候,地球的公转速度更快,所以北半球的冬天时间要比南半球的冬天时间稍微短几天,而且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更大,冬季更加寒冷。
冬至是日照最短的一天,却不是最冷的一天,为什么?因为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所以不冷,民间谚语,二九三九,冰上走,或三九严寒,虽然冬至是日照最短的一天,却不冷,是因为没到三九,所以不冷。
东北白天最冷是多少度?
沈阳这几年最冷时是零下28度,以前我小的时候最冷的时候是零下32度,那真的是嘎嘎冷,越往北温度越低。
在黑龙江漠河地区则是达到了全国最低的数值,这些地区冬季漫长,十分寒冷,降雪量通常也会比较大,所以供暖期也比较长,冬季经济花费上也比较多。
我现居住在内蒙古高寒地区,我们这里冬天最冷38一39度之间,尤其在元旦前后最冷,一直持续春节过后,气温才有所回升,东北的冬天时间较长,一年冬天占9个月,常年生活在东北的人都以习以为常,滴水成冰不是佳话要想在东北生存必须经得起冷的考验才能在冬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