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影视作品中会出现“急急如律令”这个咒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对历史有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的皇帝或者官员在命令兵将的时候叫做下令,令就是命令的意思。律令就是按照某一些条款、条约、规矩而规范行使权力。“如律令”的意思我说的话就像律令的意思,加上急急这两个字就是要马上、立即、快速的去执行这个命令。 我们最常见的《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我是行使太上老君给予的权利而去驱使鬼神兵将等等,这都是道教仪式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和吾奉太上法旨的意思差不多,也和传皇帝口谕的意思差不多,这样会比较容易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宗教中这句话具有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也非常受宗教人士重视,这一句话就可以代表了神仙的本尊,所以大家平时千万不要拿这句话开玩笑,以免显得对哲学的不尊重!
道教正一派护身咒
天护身,地护身,十二元辰护我身,灵官老爷护满身。年护身,月护身,日护身,时护身,金甲层层护满身。谨请南斗六郎,北斗七星急护我身,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道教全真教护身咒
天雷神,地雷神,五百蛮雷紧随身。太上老君行敕令,下界护法渡众生。若有一个不遵令,压在魁罡不翻身。奉请太上李老君,金光一照化灰尘。轰轰五雷绕宝殿,道法无量镇乾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
还有神兵火急如律令,等都是咒语末端的执行口令,传说各有说法,咒语用口念的方式,未端用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就如同符篆上盖印章一样,立即生效,马上执行。
“急急如律令”这句话,看过神话片或道士电影的小伙伴应当经常听到不会太陌生。特别是以前林正英僵尸电影火的时候,看完电影的小朋友经常还有人模仿说这句话的。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好多人可能没弄明白。感觉这句话特别神秘似的,甚至有胆小的人听到这句话都害怕。
但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神秘也不用害怕,这只是我国道教的一句话而已,也可以叫咒语。比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律令"是周代时一个人的名字,因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跑的快,按神话说法,他死后变成雷部的神。据传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足不着地,其行如风,就是这位律令变化而来。
那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怎么解释呢?看完以上解释你应当就明白了,这句话并不是说去命令太上老君,因他是道道最高的头,没人能命令他。你也就不感觉神秘了。正确的理解是:"太上老君啊,请你赶快来帮助我吧!你要象律令那样行动快速。"这是信道教的人求助的话,表现求助的迫切,希望之真诚。就像鬼片电影里演的一样,道士遇到厉害的鬼怪,都会说这句话,请求太上老君来帮助。
小伙伴们,现在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了吗?
“急急如律令”,就是奉太上老君之命,速速前去驱使鬼神兵将的意思。是道教仪式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常见的话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那么,这句话里的太上老君是谁?吾指的又是谁?为什么太上老君要派他去行使权利?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
(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关于“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中的吾,有一个的传说。
其一,据说,律令本来是周代时期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生着两条飞毛腿,跑的特别快,他死后就变成了雷部的神。其二,传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但是足不着地,其行如风,这个神兽就是律令变化而来的。
因为律令跑得快,所以,太上老君才把这么行如风的任务交给律令去办。
后来,律令就成了古代命令兵将的代名词。大家知道,命令兵将的时候叫做下令,令就是命令的意思。律令就是按照律条执行命令。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说要立刻马上快速的去执行这个命令,和传皇帝圣旨的意思差不多。
小时候,看影视剧,不知道“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好玩儿,还经常用这句话和小朋友搞恶作剧,喊上两嗓子。
现在想想,这句话在宗教人士看来,其代表的是神仙的本尊,也是非常严谨的哲学态度。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这是道教的“呼名法术”,后来成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
律令,据传说,是道教神话中雷部众鬼里跑得最快的一只鬼的名字。
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载:“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事情太急需要立即处理,犹如律令奔走一般。
我个人觉得,把“急急如律令”翻译成大白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前面所喊过的那些神仙),这件事情太急了,需要你们立即来处理。你们赶紧来吧”。
这样的咒语,都收集在道教经典著作《万法归宗》里。下面,我简单摘录几个相关咒语,供朋友们欣赏。但朋友们千万记着,危险动作,切莫模仿。如果有人随意模仿,万一出了任何事故,我可不承担责任啊!不要说我没有告诉你啊!
咒语,有咒、诀两种,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比如说,身体有某种病,画符念咒:东华元君,韩君降临,玉府真命,保佑生灵,真无到处,永保长存,急急如律令。
一般后面都有具体方法,因为有宣传迷信的嫌疑,后面就不说了,只写两句咒语:“南念大乙,救苦天尊。”
《哪吒之魔童降世》北美上映遇难题,“去你的鸟命”“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
《哪吒之魔童降世》北美上映遇难题,“去你的鸟命”“急急如律令”如何翻译?
其实这个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我们担心,中国人才众多,影视领域的翻译人才也是如此,中国出口国外的优秀影视作品也非常多,相信处理这一块的经验也很丰富,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哪吒之魔童降世》出口海外,国外上映的最大难题并不是翻译问题,而是其他3个更为重要的难题:
1.国外的排片占比限制。这个问题跟《战狼2》和《流浪地球》大火的时候类似,国外,特别是美国市场,对我国出口的电影作品在排片上限制还是比较大的。就拿《战狼2》和《流浪地球》来说,当《战狼2》和《流浪地球》引爆国内市场,在国内大火,排片也很高的时候,在北美的排片占比却非常低,甚至还不如美国二级电影的排片占比,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很有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
2.外国人对哪吒这个角色的熟悉程度和情怀远低于国人。其实这也是中国很多神话类动漫电影走出国门必须要面临的挑战,毕竟像哪吒这个角色,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小看到大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童年的一部分。而相对于外国人,他们不仅不熟悉哪吒,更没有这种情怀了。
3.国外对动漫电影的制作技术、特效要求比较高。这也是目前国漫相对于国外,特别是美国动漫电影动辄大投入、大制作所存在的差距,而外国人绝大部分又比较吃这一套。
所以综合来讲,翻译并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上映的最大难题,也不是唯一难题,具体结果如何,我们还得期待。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海外市场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当然好,没有,也影响不大。所以不用太过于在乎海外上映到底结果如何。
我是扯犊子说电影,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影视领域的视频、问答,@扯犊子说电影 不求写出多么经典的问答,做出多么高质量的视频,但求在头条这个大平台上能够成为彼此交流的朋友!
个人觉得,去你的鸟命,这个如果是字面理解就完完全全错了,你要想翻译成英文就要遵循英文的原则,如果不想遵循那就不要去翻译。
Bird life跟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驴唇不对马嘴。这也不是一句骂人的话。你要看背景,哪吒问了四次自己是谁,这样讲去你的鸟命,表示自己不再关心了,这样就很好翻了,就是I don’t give a damn about where am I from any more 或者I don’t give a fxxk about who am I。但是考虑受众,还是不要用fxxk,不然parental guide得往上走,这是English in context,这时不能去跟着字面来。
至于急急如律令,英文里面有个咒语叫alakazam,跟这个意思有点儿接近,就是施展魔法快快实现,正好应了着急的意思,有人也提到abracadabra,都是咒语的意思。
《哪吒之魔童降世》要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中的”“急急如律令”怎么翻译成英文?
谢邀。
翻译不是万能的,说白了,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互译的;有的可以翻译,但是有的只能够“解释”paraphrase,有的无法翻译,无法解释只能够“音译”,或者干脆“不译”(省译)。
举个例子。川普对“通俄门”调查满腹牢骚,大为不满,说这样做是对他的“政治迫害”。其实,政治迫害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表述方法,其英语原文没有这一层意思。
英文是witch hunt,就是“猎巫行动”,专指西方中世纪时打击那些被鬼魂附体的“异端”即女巫;而并非是带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攻击。说川普“着了魔”,鬼魂附体似乎对总统大不敬;所以翻译成“政治迫害”,中国读者更容易理解。
言归正传。那么,这个“急急如律令”应该怎么翻译呢?
别着急,先弄明白“急急如律令”的汉语是什么意思吧: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才能进行翻译。
急急如律令,最开始是汉代朝廷颁发公文的专用语言(法律文书);后来常常被道士或巫师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举个例子。 白居易在《祭龙文》一文中写到:
“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再举个例子。韩愈 的《曲江祭龙文》结尾是这样的:
“乃於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斋戒祀祷,神其享佑之,时降甘雨,以惠兹人,急急如律令。”
再举个例子。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中有这样的句子:
“赫赫扬扬,日出东方。此符屏却恶梦,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敕。”
《西游补》第六回:“伏愿 孙先生 大圣老爷 行者 威灵,早飞上界,再闹天宫,放了 虞美人 ,寻着 唐僧 ,急急如令。”
一
“律令”是秦汉时期,对于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统称。
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意思是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后,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奔向府库,把金银布帛等财物分掉。唯独萧何抢先进入皇宫,搜集了秦朝丞相御史府的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
二
“如律令”是说应当象听从法律命令一样强制去执行。汉朝的诏书或檄文,在结尾处多用此语。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 汤 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再例如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三
“急急如律令”入诗歌
第一次将急急如律令作为整句,写进诗歌里的人,目前可考的是唐朝的和尚诗人寒山子。他的原诗是这样写的:“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诗三百三首 其一)。
说起寒山这个人,他可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最有名的高僧大德。还是在唐朝的时候,他的名气就大的使一座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一座建筑在苏州因为火灾屡毁屡建,一座建成后名称始终叫“妙利普明塔院”的寺庙,就因为他曾经一度担任过该塔院的主持,该塔院竟然因此改名为苏州寒山寺,此后又因为张继题了一首《枫桥夜泊》,从此以后姑苏城外寒山寺,便因此诗名闻中外。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