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与日本寺庙的不同?
1、样式不同:日本的法隆寺沿用中国唐代的寺庙建筑风格,而中国现有寺庙多为五代以后的建筑风格。
2、建造时间不同:日本的法隆寺建造时间据传为607年,而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为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
日本寺庙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日本,佛寺和神社则是作为家族企业来经营的,神社的继承人也显示出了足够的专业与敬职。在宗教场所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大量的私有土地和附属人口,并且获得资金,布等生活资料,初步构成了一个经济体。
通俗的比喻是:一座神社和寺庙相当于一家企业,而神社的主持和寺庙的主持便是企业的法人,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他们需要带领一干弟子们,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获得资金。同时神社和寺庙所得的经济又要纳税,或者修建建筑,以再流通的方式,保持流动性。
神社是继承制,由子嗣继承一切财产。且说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富士山山顶曾是德川家康的私有领地,后赐予“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所有,由于富士山的旅游浪潮,日本政府为了使得山顶能够开放,每年要交大量租金。由此可见大神社的经济实力。
而小神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比如日本传统的神社婚礼,神社会有专门合作的婚庆公司来为新人举办婚礼,从中获得利润。
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受到日本统治者积极推崇,开放许多利于其发展的政策,比如“各入其主”“不在收授之列”等。并在朝堂之上为僧侣设置了不同的官职,赐予土地,当时的人民生活条件差,去寺庙做僧侣成为最佳选择,广大的僧侣被合理分配到各地开垦土地,属寺院私有,直接推动了寺院经济的发展。
日本战国时期怎么有那么多“寺”参与战争?
日本战国时期,很多寺院都有自己的领地,而这些领地上的收入是支撑寺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兵荒马乱,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多有势力的寺院都豢养起僧兵。因有钱有兵,像延历寺,本愿寺这样的寺设势力也逐渐从吃斋念佛,转而插手世间俗事,利用时势恶化致使中下层百姓受难之际,加大佛学宣传,推动农民不断进行一揆(即暴动之意)来达到与各地大名分庭抗礼,形成一股具有雄厚资本的势力。
由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政治动荡,盗贼丛生,寺庙的教徒开始自发的组建其武装力量来保卫僧院和惩戒盗贼,这其中就有聚徒,聚徒不是一般的教徒,他们由信仰本寺的武士组成,形成了后来著名的僧兵,源义经的著名郎党武藏坊弁庆就是其中有名的人物。有些聚徒后面掌握寺庙领导权后成为寺领守护,进而大名化,其中有名的就是大和筒井氏(玩光荣战国游戏的人都知道)。
寺庙武士(僧兵)的出现大大强化了寺庙的独立性,一是其武力强大与其他武士政权不相上下,二是武士的特殊性导致其政权化和频繁的干涉世俗事物几乎不可避免。
日本的妖怪寺庙“蟹寺”是如何得名的?
关于甲斐的“蟹之寺”有两个说法。
一个据说是山梨县的民间传说:
蟹之寺以前是座没有住持的寺,任何住持都会无故失踪。后来,有个云游和尚不信邪,非要在寺里住一宿。结果半夜时,发现禅堂里出现一个怪僧,嘴里念叨“两足八足大足,两足横行自在两眼大差”。云游和尚发现这是个谜语,便张口回答“蟹”,随即抄起禅杖打向怪僧。怪僧惨叫一声,逃到一个沼泽死掉了。后来,云游和尚就当了寺庙的住持。
日本管和尚叫“坊主”,怪僧即为“蟹坊主”,这寺院自此后便称为“蟹之寺”。
不过,在《妖怪百象记》上,还记载了另外一个故事。
蟹坊主,也叫蟹入道,平安时代后的妖怪,原型是平家的武将平知盛。
当时,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来了一场“坛之浦合战”,平氏大败,平家的武将平知盛跳海自杀,亡灵不泯,化成了巨蟹妖怪,要找源氏报仇。
不过也赶上他倒霉。
源家有一个武将叫源范赖,是源义朝的第六子,也是源赖朝的异母弟、源义经的异母兄。岛屋之战时,就是他在长门国的彦岛跟平知盛对垒。这俩人是死对头,倒霉就倒他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