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贸易逆差1048亿元,意味着什么呢?有什么危险吗?
一是意味着买进的多了,卖出去的少了,即花的多,挣的少了。但究竟好不好呢?那得看贸易的货品结构,比如说,如果是采购能源,那有什么不好呢?三年疫情,我们生产上自己和自己玩,要支撑经济平衡与发展,消耗的能源有多大?如果现在能得到外面的补充与缓解,那么,是不是挺好呢,虽然钱花多了些,当然,能源行业会受到点冲击,但影响不大,总不是能源全部被进口替代的了的。至于危险嘛,一看当下国力承受水平,二看制约性和我们后期的反制能力。
关注中国外贸20多年了,
我国偶尔出现的月度贸易逆差,都集中在春节假期的那个月份
除此之外,其他月份,基本上都是贸易顺差,
偶尔春节月份的贸易逆差,很正常,
毕竟春节这个月,大量外贸工厂都停工过春节了,
过去20年,已经出现好几次春节月份贸易逆差了
即使出现,也不能意味着什么,关键在于全年贸易的总额数据
如果出口同比下跌,进口同比下跌,
这种情况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2021年,2022年,我国连续两年贸易大丰收
2023年,很多人都担心我国的进出口很难再增加
原因是欧美的经济萧条,
欧盟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东南亚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货币
贸易逆差1048亿,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景气性因素增加。对于有世界工厂之称的我国是极其不利的。外贸的减少,直接导致国内出口企业生产无法饱和,甚至减产和停产。造成人员失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一直在减持美债,卖了美债到手的就是美元,这钱需要花出去,比如买资源能源农产品高科产品等,这很正常呀!如果一直是顺差,央行握着大把的美元,就必须发行同值的人民币对冲,国内货币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多,咱老百姓手里的几个铜板就更毛了。所以说,逆差也不一定是坏事。
当然有危险,原因一是我们的内部环境不能适应外部需求。二是外部有替代生产的地方,多种因素影响,对我们不需要,或需要少了。针对,这一状况,既要检查外贸经济政策,又要检查为外贸经济发展的其他政策。不要认为我们是外贸大国,离开我们就没有人与你们做生意,要是这么认为,危险会更进一步加剧。
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我国出口贸易额约为大于进口贸易额,全年贸易为顺差。
我国进口贸易中有几项为硬性需求,如石油、天燃气、芯片、矿石、大豆、玉米等。这些大宗商品的进口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计民生。
我国今年1月份贸易逆差为1048亿元,单纯看这一数字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分析这个数字背后的东西,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并且与往年1月份的数据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但是,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异常严俊,大量出口加工订单流失到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一些重要产业链外迁,致使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和公司关闭或倒闭。这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外贸收入。
服务贸易。一直以来是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说到底,服务贸易方面中国本来就不是优势。软件,知识产权付费。文章遗漏了最关键的内容,这个是外汇局发布的服务贸易数据。而我们看的最多的贸易数据是海关总署发布的货物贸易数据。不过…为什么海关还没发布…
不知道题主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海关总署根本没有公布2023年1月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从2020年开始1月和2月的贸易数据合并在3月一起公布。这是为了避免发生春节长假导致贸易同比数据出现非正常波动所致。当然,我国最近一段时间的贸易数据确实不太理想,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向来是贸易顺差国,我们的经济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靠的是出口,将国内庞大的产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到国外,贸易逆差绝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全球两大经济体里美国主要靠的是内需,中国主要靠的是对外贸易,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我们虽然也很想转化为内需型经济但由于国民收入较低,无法立马实现,现阶段还是要靠出口。
如果出口无法贡献足够多的经济支持,而内需又跟不上的话就会发生产能过剩,结果是企业赚不到钱,就业人员没活可干,经济陷入衰退。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的出口数据出现了问题,10月出口增速下滑,11月和12月开始负增长,这一趋势延续到了现在。上海、宁波、深圳等重要港口的集装箱空箱堆得很高,卡车司机没有货干,种种迹象表明出口陷入了低谷。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欧美国家需求下滑。不得不承认欧美还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这些国家不消费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欧美正在遭遇通货膨胀,加息导致流动性减弱,老百姓手里没钱了,自然也就不买东西了,影响包括亚洲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出口数据。
二是美国正在与我们贸易脱钩。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盟和欧盟,如果按照国别来看的话美国其实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我们与美国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咱们的很多东西其实是销往美国的。
2022年中美贸易虽然还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到增长率并不高,低于美国与德国、印度、越南的增长率。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确实减少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重心转移至欧盟、印度、越南等国。
要改变贸易逆差带来的不利后果唯有两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