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还是中国的吗?
中国的。
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汇源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集团累计研发和生产了500多种饮料食品。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46%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汇源果汁开启5天了还能喝吗?
建议不要喝了,因为不是低温就没有细菌生存的,很多冰箱内还有喜低温细菌,既然变浑浊了,就一定是变质了,现在没有冰箱具有杀菌功能,饮料之所以密封就是因为要防止细菌进入,如果是塑料瓶装,也有起到密封作用,但是汇源果汁本身含有比较多的果肉,很容易引起发酵到变质。为了你的健康着想,建议别喝
汇源果汁是国企吗?
汇源果汁是我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为果汁饮料生产和销售,是我国知名的果汁饮料品牌。尽管在成立之初是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国有企业了。 一些政府机构和国内银行持有公司股份,但大部分股份持有者都是普通股民。因此,可以说汇源果汁不是纯粹的国企,而是一家以我国为基地的股份制公司,其股份在我国和海外市场交易。
汇源果汁不是国企,而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由一家香港公司投资的中国大陆加工厂。成立伊始,汇源主要从事苹果和苹果饮料的生产加工,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食品企业之一。在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方面,汇源果汁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地开发新产品。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汇源果汁的品牌形象和好口碑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汇源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果汁饮料及水产品为主的公司。目前,汇源公司拥有多个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而汇源公司的股份也已经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交易。虽然汇源公司曾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旗下子公司,但其目前不属于国有企业。可以说,汇源公司是一家发展较为迅速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汇源果汁是一家中国果汁生产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汇源果汁在1994年开始生产瓶装果汁,之后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自有果园、独立研发、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的现代化综合企业。汇源果汁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截至2020年,其市值约为19.7亿美元。汇源果汁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虽然它曾经在创立时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但并不是国有企业,而是私营企业。
汇源果汁不是国企。汇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公司主要从事果汁饮料、果汁浓缩和瓶装水生产和销售业务,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逐步向全球市场拓展。根据公司的官方信息,截至2020年,汇源集团的总资产已达1000亿元,并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企业。总体来说,汇源果汁是一家颇具规模与实力的民企公司。
汇源不是国企。
公司的全称是汇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链接了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汇源果汁品牌旗下产品品类丰富拥有100%果汁系列、果肉饮品系列、果汁饮料系列、儿童果汁系列、植物蛋白系列等多个系列产品。其中100%果汁系列及2013年新品冰糖葫芦汁是其两大明星产品。
1、企业成就:
汇源果汁是由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生产的一系列果汁产品,“汇源果汁”是中国果汁行业知名品牌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汇源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销售量份额占比分别为43.7%、31.5%,较之2017年的增幅分别达到0.9%、6.9%,继续蝉联中高果市场销量第一。在市场占有率上,汇源已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2、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营养大众,惠及三农。
企业愿景:争做果蔬饮料行业领跑者。
经营宗旨:汇聚五洲英才,源通四海财富。
企业精神:勤奋、务实、高效、创新。
管理要则:制度化、标准化、目标化。
汇源果汁现任总裁是谁?
朱新礼。
1952 年生,山东人,现任我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886HK董事长,他于 1992 年创建 汇源果汁集团,获得巨大成功,至2008 年成立汇源果汁集团。
朱新礼我国企业家沙龙履行理事长,我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先生所兴办汇源果汁是我国果汁职业榜首品牌,现在在百分百果汁市场份额为。汇源果汁这个品牌,是我国人自己的品牌果汁,也是许多8090后都很喜爱的果汁,即便是如此遭到欢迎的一个我国品牌果汁,不知在何时起开端淡出。
汇源果汁的董事长朱新礼是一个十分凄惨的创业人物,也是被坑的特别惨的一个人,他分明现已离成功垂手而得了,就差一步,真的是太惋惜 在。先生所创建的汇源果汁,建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饮料农产品加工和栽培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已成为我国果汁职业榜首品牌 汇源集团建立以来。
负债115亿,汇源果汁面临退市风险,国民果汁究竟发生了什么?
前面各位主要从资本市场进行了分析,我想换个角度,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聊一聊。
国内某知名企业家曾说过,做企业有两种逻辑,要么当猪养,要么当儿子养。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两种逻辑谁也没比谁高尚,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是从大众的视角来说,当儿子养的企业家总是带有额外的光环,对于“养猪”的企业家,则因为事不关己而容易指点江山。
汇源果汁在2008年的业绩不不可谓不辉煌,其产品定位,溢价能力以及渠道建设,都在民众心中建立了“国民果汁”的形象,更在有意或无意间塑造了“对抗洋饮料巨头”的品牌认知,而“有汇源才叫过年”、“农业守望者”等夹带了众多民族情感的品牌形象,大有之前的健力宝,之后的王老吉的“国民情感线”贯穿其中。
但是到了2007年港交所上市,2008年爆出可口可乐高价收购的新闻后,倘若悄无声息地做实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可现实是媒体先行发酵,加上相关部门反垄断审查,这一并购最终胎死腹中。
于是舆论哗然,当年或主动或被动所倾注的情感迅速反转成为质疑汇源“位高德薄”的负面情绪。毫不夸张地说,早年间汇源在“民族属性”上投注了多少,这个时候的反噬就有多少。
而这个时候的汇源正如无数死在上市道路中的企业一样(我也是遭遇了相近的经历),为了上市,也为了收购案,在产品体系,在销售团队等领域,可以说是为了一个看似唾手可得的鲜艳果实而独孤一掷,但是现实却是功败垂成,进退维谷。进,大势所趋,无再战之力;退,多年累积崩塌,武功自废。
至于之后汇源的各种尝试,都可以看成这一役之后的自救行为,只是未遇神医,种种挣扎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才有了今日之祸。
都说商场如战场,从来胜败论英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汇源只能算是一个悲情的注脚了。
这是个生不逢时的公司。2014年就看到有报道讲这个公司债务重。其实平时也可以注意到,市场看不到汇源果汁,也看不到广告,原来”汇源百分百“是响亮的招牌,现在没看到。只不过,这个公司的老板,并没有想做多大的市场,所以有了卖给可口可乐的事情出现,可惜收购方案未获批,想卖的公司卖不掉,不想卖的娃哈哈,达能用各种黑白道手段想买,汇源却没卖成!对于汇源这种不想做大的公司来说,这是巨大的损失。因为本来就不想做大,所以后期一直是消极经营,十年前一般超市有汇源果汁,现在我没看到超市有,也可能是我没发现它摆放的地方,2013年在好又多能看到有一个位置卖汇源果汁,现在在沃尔玛没见到有卖。
这个财报是夸大的,汇源中浓度果汁,并没有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果粒橙显然比它卖的好。
从2018年4月停牌到现在,还没有恢复交易,问题很严重。
根据汇源果汁发布的2017年半年度报告,负债情况是,短期借款30亿元,长期借款55.8亿元,总共85.8亿元借款,半年度净利润只有0.55亿元,利润不如利息多,完蛋。并且,这个利润也未必真实,也就是拿不出0.55亿元。
可以打个比方,汇源果汁是个学生,小学很优秀,然后股东们对他期望高,但是呢,汇源果汁上了初中就不想再读书了,卖给可口可乐可以看做是想退学,但是校长(监管部门)不同意,于是汇源果汁就假装上学,天天瞎混,超市看不到汇源果汁,就是表明他在逃课。最后大家都发现了,这个多年没上学,还借了85亿元到处吃喝玩乐。
现在才讨论让他退学。校长不好做,批准外企收购,可能损害了一个好苗子公司,不批准收购,可能最后变成一个烂摊子公司。
【什么“榨干”了汇源果汁?】近日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41亿资产遭冻结,或将于2020年1月31日被港股退市。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巅峰时刻市值一度达到312亿港元。
2008年,可口可乐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
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认定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汇源卖身失败。2009年—2016年间,汇源果汁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0.24亿元、-2.30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连续六年为负。
截止2017年年底,汇源的负债已经高达114亿元,其中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的借款达到了84亿。
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公司正式停牌。
2019年4月26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宣布与天地壹号成立合资公司。天地壹号出资人民币36亿元,占据总股本的60%;而汇源果汁则以资产出资方式出资24亿元,其中还包括汇源果汁的商标,占据总股本的40%,但计划又落空了。据港交所规定,倘若汇源果汁未能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被启动退市程序。
我认为汇源果汁失败了两次,一次败给了国民情绪,一次败给了自己。
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下对汇源果汁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2008年,最大的碳酸饮料制造商可口可乐以180亿港元对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汇源果汁发起收购,这起事件在国内反应强烈,受到网民和专家的强烈反对,第二年因未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最终未能如愿;但由于可口可乐在收购汇源前提出了很多条件,要求汇源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为此,在并购前的准备阶段,汇源在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负责人就已经全部离任。收购失败后,汇源不得不重新招募渠道商、搭建销售体系和团队,但遭遇一次大动干戈的汇源大不如前。也错过了一次绝佳的转型机会。
此事对汇源来说打击颇大,不光果汁市场竞争力下滑,二级市场股价也出现了暴跌,如果以现在来看,这可以看作汇源衰落至今的转折点。
因缺少销售竞争力,汇源果汁市场被其他品牌占据,汇源果汁于2010年出现亏损,并且往后盈利主要靠政府补贴和变卖资产实现。
然后祸不单行,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停牌的原因是汇源集团违规借贷42.82亿关联贷款,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在没有签订借款协议、没有按联交所要求履行公告等程序的情况下,汇源果汁集团累计向关联方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共计42.82亿元。
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没能完成复牌条件,汇源果汁将被启动退市程序。
用两句话足以概括汇源当前危机的根本原因:
一、创始人无心经营,想尽早退休
汇源果汁在2007年就已经上市了,那个时候如日中天,但是当可口可乐想收购汇源的时候,朱新礼一点都不排斥,反而是积极促成。
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都不让卖,一个发展挺好的民族品牌,为什么要突然卖掉。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创始人朱新礼对于企业并不是很想经营,只想尽快变现。可能是年纪大了,不想再那么辛苦,也可能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苦衷。
总之,通过可口可乐这件事反应出来很多问题,最终收购失败,也让汇源元气大伤。从此走上了十年的下滑之路。
二、投资种植基地重资产,再多钱不够烧
汇源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资产太重,可口可乐在全球这么大的规模,都没有一家自己建的工厂,而是通过持股来控制代工。
可口可乐也从来不去涉足原材料种植,都是以非常轻的资产在运营。而汇源果汁体量远远不如可口可乐,但是所有工厂都是自己建自己管。
其实建工厂也就算了,毕竟投资回报都有预期,但是涉足原料种植就让人非常不解了。
大家都知道农业种植是非常重的一件事,投资回报期长,管理成本高,还有巨大的灾害风险。
在全国水果都滞销的局面下,汇源果汁还自己拿地,自己种植,自己采摘,导致资金大量的压在了产地,而这些资产又不能做抵押变现。所以导致整个公司的资金越来越吃紧,最后终于是倒腾不过来了,面临退市。
汇源果汁谁控股?
朱新礼。
根据锐思数据库以及案例公司2017年中期报告披露信息可知,汇源控股由朱新礼全资拥有,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为汇源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因此朱新礼实际拥有汇源果汁65.03%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