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高温消毒的塑胶有哪些?
一般来说用聚苯乙烯类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制成的玩具耐热性较差,不宜在100℃高温下消毒。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并且制造塑料玩具的塑料都是无毒的,应符合卫生标准,在100℃高温下是不会放出有毒物质的。
炎热的夏天人体承受的高温极限是多少,超过这个极限会发生什么状况?
人体的实际感受温度同时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其值从0%到100%不等,100%湿度意味着空气中不能再容纳水蒸气已经达到饱和。在干燥的天气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更少,所以水蒸发得更快;相反,在潮湿的天气中,由于空气不能容纳额外的水蒸气,蒸发速度变慢。人体受热时自然会分泌汗液,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体温。因此,在干燥的天气里,身体冷却得更快,我们人体感觉温度会比实际温度更低,而在潮湿的条件下,蒸发速率较低,身体变得过热,人体感觉比实际温度要热,这就解释了南方的闷热天气更容易引起不适。所以不管实际温度是多少,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也取决于湿度的高低。人体感觉到的温度叫做酷热指数,下图显示了人体的酷热指数和舒适度,可以发现在37摄氏度湿度为40%时,人体实际感觉温度高达45度。
酷热指数对人体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NASA的一份报告,在不超过50%的相对湿度下,人类可以无限期地生活在大约4到3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酷热指数在45摄氏度以下。大脑的热调节中心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内部的温度,无论天气状况如何,健康的人体都能保持稳定的体温,约为37摄氏度。当身体感觉太热,汗水不能蒸发降温时,身体就无法调节温度导致中暑,中暑跟每个人的工作强度、身体适应能力和暴露高温时间有关,大多数人在极端潮湿的60摄氏度高温下工作10分钟后就会中暑。
当一个人中暑后应该立刻采取措施给身体降温并及时就医,否则当一个人的体温达到42摄氏度时,中暑就无法逆转,患者可能会面色苍白或发红,昏迷,严重谵妄,呕吐,抽搐,血压可高可低,心率会很快;当体温达到43摄氏度时很有可能导致休克心肺衰竭死亡或严重的脑损伤。
苏州吴江,羊毛衫厂。
每天十二小时,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每月七八千,工资年结。
这段时间吴江一直是高温晴天,都在三十六七度。
一百多平方的车间,十几台机器,一台三匹空调,每天的衣服都能拧出汗水!
昨天飙升到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外面和车间里的温度不相上下,热到几乎脱水。
晚上下班迫不及待的冲个冷水澡,躺在宿舍休息。
结果今天早上感觉头晕眼花恶心!
不知是中暑还是感冒?
每天 十二小时工作时间,中午吃饭五分钟,下午吃饭五分钟,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42℃这是人体承受的最高极限,一般在这类高温天气下,室外工作超过3小时,就会产生不适反应。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温度下,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人体的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脏器及代谢系统,都可能丧失,体质差的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英国气候学家汤姆·马修斯25日发表文章称,人体正“接近热量极限”。当湿球温度达到35℃,人体将失去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几个小时。
人类是一种恒温生命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的,以保持人体正常体温在37℃。
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产热最多的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肌肉产热激增。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肌肉寒战反应增加产热。
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另外,呼吸及排泄也起辅助作用。散热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低温环境下,散热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以辐射为主。当环境气温升到30℃左右时,汗腺即开始分泌汗液,蒸发开始起作用。当环境气温等于或高于体温37℃时,汗水的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当温度达47度时,人体皮肤就有痛感;温度大于55度时就会形成水泡。温度达60度接触一分钟,就可以发生蛋白质凝固,造成不可逆的皮肤损害。
英国科学家提到的湿球温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达到饱和,湿度100%时的空气温度。此时,人体无法通过蒸发水分而散热。湿球温度35℃时,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散热方式也基本上不起作用。人体只产热不散热,体温会逐渐上升,体温超过41~42℃时,人体的很多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会遭遇实质性、不可逆性的损害。所以科学家有湿球温度35℃,人体只能存活几小时的说法。
谢邀。今年的夏天感觉全国各地都像一个大火炉一般,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许多城市的气温都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奋斗在一线工作的人们不得不在高温情况下努力拼搏,为整个城市增光添彩。再次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整个城市,整个社会才会如此的和谐美满。
以下是最近5天排名前20的国内城市的温度情况。其中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其中号称四大火炉的城市也有上榜。
纵观整个全球,今年的天气都比往常要热不少,北欧国家往常都是极力反对空调等制冷设施,而持续的高温也导致他们空调制冷市场水涨船高,供不应求。目前欧洲最高气温达40℃,造成至少6人死亡,还有1.5亿人接受高温惩罚。
高温创记录,是否也在挑战人体生存极限?
气象上,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而在医学的角度,人是恒温动物,一般体温保持在36.5℃~37℃左右,但通过口腔或腋下量到温度,由于人体皮肤通过毛孔散热,一般比体温低,通常维持在33℃。因此,当外界温度达到35℃时,温度高于体温,人体就要通过排汗等方式调节自身温度。
《科学美国人》网站资料,人体适应高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流汗和呼吸。在温度开始超过30℃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蒸发汗水进行“自我冷却”。在大约35℃时,人体心跳、血液循环加快,皮肤表层的血管也扩张以增加散热效果。到38℃时,整个人体的散热系统全面启动,汗腺大量排汗;同时肺部急速喘气,带出体内热量;心脏也急速跳动,将大量血液都运送至体表参与散热。
通常,人体每天大约要排出5升汗液,带走15克钠,50毫克维生素C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随之减少。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和矿物质饮料,以防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
人体散热效能是有限的。当外界气温超过40℃。人体所有散热系统全力开动无法排出积蓄的热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下去,散热系统会被压垮。很容易导致中暑,乃至影响其他人体器官。当然人体对“热”感觉不光来自温度,也来自湿度。在高温和高湿情况下,人体虽然会排汗,但汗不会干,就无法带走热量。正因如此,人体能承受高温极限没有确定的值。
有报道称,在极端潮湿情况下。人体只能在60℃的环境中忍受10分钟。
总得来说,这个炎热的夏天还是避开高温时段出门,对于在高温中战斗的人员,做好必要的防温降暑工作,为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的美好生活,务必保护好自己。
加碘食盐为什么不宜高温爆炒?
因为碘盐是由食盐加入碘酸钾制成,碘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特别是遇热极易挥发。有些人在炒菜时不注意这一点,往往在烤好油后再加人食盐“炸炸锅”,认为这样炒的菜香,岂不知这样一来,碘在热油中几乎全部丢失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菜即将出锅时再加入碘盐,这样效果好,能使人体充分吸收利用碘盐中的碘,达到补碘的目的。同时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盐应该密封保存,以减少碘的丢失。
碘有挥发性,如果不注意保管,碘会悄悄地变成气体逃走。如果把碘加热到180℃以上,灰黑色地碘就会变成美丽地的紫色蒸汽。碘是人类健康的朋友。
为什么不能用高温蒸汽灭菌法?
高温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采取高温蒸汽消毒的方式,实质上是利用热力消毒,需要在115℃条件下保持30分钟,方可有效杀灭常见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如果希望使用蒸汽机产生的蒸汽对家里进行消毒,因为房间空间大、密闭不严,或等因素,不太可能使得室内温度达到115℃(假使真达到了115℃,那么室内的物品也早该燃烧了)。因此,使用蒸汽机给家里“消毒”,并不能取得可靠的杀菌效果
高温蒸汽灭菌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高温失活,降低其营养。虽然高温可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同时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使其在高温条件下变性或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营养流失,营养降低。所以对于高温下容易发生一样流失的食品,不可用高温灭菌法。
二甲四氯除草剂高温能不能打?
高温不能打,温度15—30度最佳,二甲四氯除草剂建议高温不可打,有危害人身体。
1、小麦:在小麦分蘖期到拔节前这段时间,每亩地使用150-200ml的20%二甲四氯水剂兑水40-50kg,摇晃均匀后喷雾,可以防治田内的一年生阔叶杂草。
2、玉米: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地使用100ml的20%二甲四氯水剂兑水喷洒土壤表面;在玉米处于4-5叶期,每亩地使用200ml的20%二甲四氯水剂兑水40kg,摇晃均匀后喷雾,防治莎草以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的生长期间,每亩地使用300-400ml的20%二甲四氯水剂兑水定向喷洒莎草,可以防治年龄较大的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