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歼10战机没有出口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原因其实有很多。
第一,体系问题。
空军并不仅仅是买几架飞机就搞定了,还涉及一个复杂的作战体系问题。
目前世界大体就是苏制、美制、法制等三大体系构成。
而相应的战机比如米格29、苏27、F16,F15,幻影2000等等,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目前已经使用了很多年,非常成熟,系统也建设完毕。
如果突然购买歼10,等于要重建一个作战体系。
而歼10又不是歼5、歼6这种可以依赖简单体系作战的战机,需要较为庞大复杂的体系。
作为后来的战机,很难强占现有的市场,因为别国不会冒着重新建立体系的代价。
第二,歼10自身性价比问题。
且不谈纸面性能,歼10没有作战是客观事实。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购买歼10战机,武器出口并不是单纯的买卖,里面还参杂了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购买力不足的国家会选择购买美国的二手F16或者其他国家淘汰下来的F16、阵风、幻影,价格会比中国的歼10更有优势,毕竟歼10还没有淘汰下来的旧飞机,而且小国家在选择购买军火的时候也会优先选择军力强大的出口国,跟大国拉好关系,当自己在跟邻居爆发冲突的时候,一旦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还可以凭借自己跟武器出口国的良好军火贸易关系拉大国出来周旋,中国军力还没具备全球影响力,所以基本上各个小国在大宗军火贸易方面必然是偏向美国、俄罗斯还有欧盟,中国的军火外贸还只是占很小份额,还有一些国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中国的战机也感兴趣,但是附加条件却要中国同时出售全套的技术,这个中国当然不愿意,出于种种原因所以歼10目前很难找到买家
我们可以出口潜艇,坦克,战斗机这块只有一型“枭龙”,多年传说歼-10外销,叫好一直没上座,到底是什么原因,都觉得怪闷得慌,其实没有什么,魂舞大漠乐意分析一下。2004年进入空军服役那阵,我们自己也面临着换装压力,要开足马力为空军生产几年。作为第三代战斗机,当时国际上机型好几款,有的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并开始换装三代半,三代半就是现在所称的四代机。处于追赶阶段的我们,三代事未了,即不得不向四代努力。我们拥有四代歼-10C,2017年才开始列装,人家四代又推出了多年。我们步步追得急,发展较晚,技术差距较大,要承认这就是客观现实。
●航发未好。“太行”修成之前,一直用的俄制al-31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这一关键的技术不能自主,对我国来讲是正常之事,而对于他国则可以想见,正成为最大短板,或多或少,都要影响采购的信心。技术上完全独立自主,是重要的,构成了歼-10不能外销的最大障碍。现在好了,见之2018年的珠海,单台航发的歼-10B,飞得相当欢实,可以说国产发动机“太行”已完全成熟,但在性能方面如何,技术寿命多长,国际市场还不够熟悉,需要时间认可。比如我们的arj21支线客机,就需要以时间积累,来建立成熟度,这点是十分重要的。
●客户未立。三代机,我们落后了多年,国际市场都有一个相对饱和度。打造四代机的国家,无不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自己传统客户多年,收割了四代机利益,我们的四代不过刚开始开始外销。起跑线和终点线,都没跑过,虽说看似市场还有一定外销空间,但因对我们的技术成熟度,正在心怀犹豫,多少国家犹在观望,一时不能决定。军火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要谁的,不要谁的,也不全依性能定合同,其中倾轧之激烈,斗法之精彩,形象地成为国际政治的晴雨表。
●优势未明。常见有人拿我们的歼-10跟人对比,应该说技术参数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不为外界所知,就难言足够的说服力。我们看美俄几种四代机,都积累了相当的市场信心,如F-16、F-15、苏-27系列飞机,在市场上都成为优秀的代名词,欧洲双风和“鹰狮”,为了外销也是蛮拼的,总以乱七八糟的性能吸引人的眼球,卖点多,亮点也多,比如问世早,载弹多,航程大,机动性能高,动力足,等等,我们的歼-10C,不过刚在珠海第一次亮相,表现在性能上,有多少卓越,多少超凡脱俗,还没有表现出来。需要加大与外军交流与沟通,以早日建立市场认可度。比如“枭龙”自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后,不停地与外军军演,亮丽在国际各大防务展中,即积累了市场认可度,初步打开了市场。
总之,通过以上梳理,大致能明白,歼-10还没有完成出口的原因。
歼10系列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单发轻型战机。在设计时用美国1553B总线标准,对标军贸对象是F-16一类单发中型战机。
F-16全世界已卖出4600多架,订单还在不断增加,可歼10系列战机至今未能打破出口零的记录。是性能不够优异?还是价格问题,为什么没有出口记录呢?
一、国际地缘政治和战机适配体系制约了歼10系列战机军贸。
战机的销售与国际形势、外交、地缘政治息息相关,很多国家为政治站队而选择战机进口国,如印度、土耳其等。
美、俄、法等军售大国有很大的战机销售市场份额,战机都采用美制、俄制、法制体系为主,如要采购歼10战机将是十分谨慎的事情。
况且战机购买后还有飞行员培训、机库、弹药、零配件、整套维持系统和原有系统兼容差异性磨合,费用也十分巨大。政治原因、军事因素都影响着歼10战机的外贸出口。
二、歼10系列战机性价比优势、没有与其它四代机拉开明显档次。
歼10系列有多种型号。其中歼10C配有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美国最新型号F-16V、法国最新的阵风M改进型RBE同一级别,甚至孔径、功率更大,可以在空战中先敌发现。
即使歼10B使用的PESA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90公里,具备跟踪26个目标、打击其中8个目标的能力。
配置的PL-15空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不可逃逸区高达30公里。速度2马赫机动性强、转弯半径小、高升力等优势都在四代机阵营中不落下风。飞机寿命长5000小时、起降可达7500架次。
按理说歼10战机有不俗的空战能力、一架4000美元价格适当。与1.1亿美元的苏-35、6000万美元的米格35、1.1亿的F-16V、2.2亿的阵风、8000万美元的第四代F-35都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可歼10虽能与其它四代机抗衡,却没有压倒性优势,差不多的价格F-16C、D技术含量更高,F-16二手机价格仅2000万美元左右,与原有战机体系吻合度较高、使用更为顺手,所以歼10竞争力不强。
三、歼10系列没经过实战检验,缺少吸人眼球的“卖点”。
美国的F-16、俄罗斯的米格、苏霍伊系列战机都经过战火洗礼,为人们了解和赏识。我国的歼10系列战机虽在各种演习中表现出色,但尚未受人们重视和青睐。一个国家购买战机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空中作战,歼10系列这方面是欠缺的。
歼10战机已经投入国际市场了,外贸型号叫做FC20战斗机,是歼10A战斗机的出口改造型,拆除了自用的一些设备,换上可以公开的外贸设备,只不过这款战斗机还没有国家选择购买,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原因是我国没有政治军事盟友。要知道武器的进出口外贸是和政治军事关系挂钩的,一般购买哪国的武器装备,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国防寄托在哪国身上,因为实战中还得麻烦人家帮忙维修,继续提供弹药和保障服务,因此一般都会采购自己军事政治同盟国家的武器,比如埃及就买法国货,日本就买美国货,而我国没有这样的同盟关系国,因此销路就略窄。
第二个是买得起的用不上。歼10A战斗机外贸型的单价在4000万美元一架,这样的价格已经可以购买一架F16,或者一架米格29了,由于我国在世界上没有政治军事同盟,而买得起F16和米格29的国家大都是美国或者俄罗斯的盟友,他们能买起歼10,倒不如去买F16或者米格29,以便于向自己的老大靠拢,这样的国家比如说东南亚诸国和南美各国。
第三个原因是想要的买不起。想用我国武器装备的国家倒不是没有,虽然不是军事同盟关系,但是也算是长期友好的铁哥们了,比如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但是这些国家大都没有资金去购买如此昂贵的战斗机,巴基斯坦倒是想买我们的先进战机,也愿意使用我国装备,但是只能买得起枭龙战斗机,也就是3000万美元一架的入门四代机,而买不起4000万美元单价的歼10A。
所以歼10的位置有些尴尬,但是海事先锋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歼10A一定能卖出去,毕竟他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他是我国自己大量装备的战机,其他国家可以对其性能放心,而且他属于二手热机,买回去马上就能用,方便进入实战部署阶段,因此还是可以卖出去的。
很尴尬,歼10战机截至目前的外销成绩还是0,这不仅仅是战机性能的原因。歼10战机或许很快会迎来出口良机。
歼1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单发轻型战机,目前共有A、S、AH、AS、B、C等数个型号,总产数量超过500架,而且最新型的歼10C系列仍在继续生产中。
再早2016年的新加坡航展上,中国就将歼10A以FC-20的外贸编号正式推向国际市场,而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最新型号的歼10C也以歼10CE的编号正式开卖。但是截至目前,歼10系列的外销成绩依然为0。
即便是中国战机的头号国外用户,巴基斯坦采购歼10的消息在中国军迷圈传了10多年了,中国空军的歼10A、歼10C也数次与巴方联训,但是巴基斯坦依然没有购买歼10,反倒是不停的买二手F16、二手幻影还有枭龙。
歼10的性能毋庸置疑,尤其是最新型的歼10C,在换装AESA雷达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后,综合性能与美国F16的最新型号F16V不相上下,但是F16自全世界卖出了4600多架,而且订单依然源源不断。
首先,战机销售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贸易,本身性能有时候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与国际外交、地缘政治息息相关,这也是美国、俄罗斯战机全世界大卖的决定性因素。
战斗机作为一种顶级装备,其交易往往代表着买卖双方在防务、乃至外交、政治方面的高度合作,甚至是购买方向售卖方寻求军事、政治庇护的行为,这在欧洲、中东等国的战机交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跟美、俄等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现在不可能通过出售战机的方式向他国提供防务承诺。而且,在武器交易中特别注重政治影响,就算伊朗目前向中国求购150架歼10,中国会卖吗?说到底,还是在国际舞台上的段位不够。
其次,中国战机的传统用户大多都是国防需求和购买力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难以负担起歼10的采购费用。而去抢美、俄、欧的固有市场,胜算太小。
中国战机的出口市场主要是通过歼6/7在亚、非国家打下,但是这些客户都是些经济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买枭龙都还嫌贵,更不用说更先进也更贵的歼10了。而去抢原来美、俄、欧的战机用户,除了性能上的比拼外,还得付出更多的外交、政治资源,撬客户难如登天。
再次,与F16相比,歼10有一些固有的缺陷,比如挂载条件差,限制了多用途能力,使其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如F16等。
歼10一直是中国军迷最关心的战机,关于它要出口的消息也是隔三差五就会见诸于媒体,牵动不少人的神经。
今天孟加拉15架,明天巴基斯坦30架,后天叙利亚25架,大后天伊朗23架。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说将近20个国家排着队要购买,挤破门了都。
但大家兴奋了这么多年,盼望了这么多年,最终这些消息都被证明是空穴来风,一架飞机都没有交货。
是中国有出口限制吗?不是,近几年的官方报道,没有一起报道提及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歼10有出口禁令。
是飞机不先进吗?也不是。歼10是中国中航工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制的,单发、单座标准第四代战机。该机采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它是1998年首飞,2004年服役的,如今已经在部队服役15年,技术非常成熟,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歼10C型战机的性能更是国际先进水平,被军事专家称为“四代半”战机。
是价格贵吗?
据网友曝光歼10售价4000万美元,同为中型战机的米格35,售价在4500万美元。可见歼10没有出口,跟价格无关。
第一:所谓的歼10外销的消息来源并不是来自中国官方,一个来源是中国网迷,编造消息来赢得自豪感。第二个来源是境外敌对势力无中生有编造消息,渲染中国威胁论。
歼10已经签单,就要出口的消息一直在中国网络媒体出现,消息说得非常确凿,但是这样的消息没有一条来自官媒,无一例外都是假消息,或者说是谣言。
很多军迷对中国武器没有自信,想通过制造这样的假消息获得民族自豪感。
但歼10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能保家卫国就行,难道非要靠出口来认可?
第二:歼10问世后受产能制约,只能满足我们自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