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失踪了定期存单家人怎么取?
存款人失踪取存折的流程如下:
1、首先要去公安机关开人口失踪证明;
2、到公证处做财务继承关系公证,并出具公证书;
3、带上人口失踪证明、公证书、户口本、存折,并提供继承人身份证(如是代领,还需要代领人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办理取款手续。
凭存单和密码还有有效身份证件取款。家人失踪了,亲属找到失踪人存的定期存单,想要支取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是银行定期存单;第二是定期存单支取密码,如果是凭证件支取的,还需要携带存款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取款金额超过五万,或者定期存单未到期的,必须持取款人和存款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储户4亿存款在天津银行“人间蒸发”,4年谜团仍未解开,什么情况?
不管迷团内幕是怎样的,天津银行都得完全承担起本息一起偿还的责任。并且负担储户法律诉等责任。作为银行的高层,更应该对如此高额存款丢失作一个全面的检讨,和合理的说法!银行的存取不是由一两个人就可以操作完成的,特别是如此高额存款,怎么能说是一两个人的操作下完成?
我亲爱的银行大哥,能不能别那么折腾我等小民了.
首先我觉得什么谜团,是什么原因,都不是我们想关注的, 我等想关注的,就是人家把钱放你那里了,什么证据都有了,人家想要回的时候,你就该还给人家。这个道理 我想非常明了的吧。
存款,您究竟去那里了?
对于储户来说,谁犯罪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求能够取回存款,赶紧还钱,该给人家都给人家, 然后你再去解决你自身的问题,管你是自己吃了,喝了,或是被人给骗了.和存钱的人有啥关系? 你们可以想什么办法,去追回由于你们自身原因造成丢失的钱. 试问一下,如果我们草民,向你贷款10亿, 结果贷款的钱被公司财务又给,卷跑了,你银行是不是不找我还钱了,等我把被卷跑的钱要回来,再给你?
历时4年之久,你究竟想干嘛呢, 想尽一起办法拖着,是不想还钱,还是什么呢? 此等行为,和最近发生的黄耍赖之流岂不是一丘之貉了.不过你们更懂得利用法律的空子, 好像还真那你没有太多办法啊,你们是否想把这法律流程,走一辈子,甚至让你子孙后代,继续继承下去啊。可是群众的眼睛可以雪亮的啊, 试问,谁还敢给你们打交道呢,你这不是自绝于人民吗? 有时候还真的佩服你们了,天天叫嚣互联网阿里巴巴和腾讯,让你等活不下去了。说真心话,你们如此做法,还能活得好好的,那还有天理吗?
其实象天津的这个银行,情况还是不少的,我们来看看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类似情况!
2014年初,酒鬼酒1亿元存款被曝不翼而飞,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最终追回3699万元,其他资金至今无下文。
2014年4月: 工行石家庄分行建华支行一名储户300万元存款离奇失踪,紧接着有几十名银行储户也陆续报案,称自己的银行存款莫名“失踪”,经初步统计,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工行称无责任
2014年4月29日: 洋河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郑州解放路支行储蓄存款1亿元,截至2014年4月8日,储蓄账户余额仅为3.37万元。
2014年6月30日: 苏酒集团贸易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开封豪德支行储蓄存款3000万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储蓄账户余额仅为669.4万元。
2014年10月: 泸州老窖公司发现在农业银行长沙迎新支行1.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银行通知,钱已被划走)。随后公司展开风险排查,进一步发现公司在工商银行南阳中州支行等两处存款存在异常情况,共涉及金额3.5亿元。
2015年5月15日: 南阳市诚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通过网银转入南阳工行4395万元,后发现银行账户余额为零。
从前,美洲有一个荒岛,荒岛被一帮地主老财轮流霸占,后来人丁最为兴旺的一个地主老财把其他地主赶跑的赶跑,收编的收编,荒岛就他一家地主老财说的算,那时没有银行,只有钱庄、当铺、市场,不过这些都是地主老财一家人开的,发生纠纷也都由地主老财酌情调解。
一天,一p民找到那个地主老财,说他的一批金子放到钱庄里不见了,要求钱庄赔他的金子:
一、地主老财就想:钱庄赔钱也就是自己赔钱,懒得理他,让他和钱庄掐去吧;
二、钱庄就想:反正金子是我们拿回家了,就是没就没了,只要不让钱庄亏钱,地主老财才不会管呢;
p民只有自认倒霉,他们有觉悟的都早早的跑到亚洲来了!
……
当年的该银行4亿存款消失案,捅开了银行安全监管的巨大漏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在此案发生后,该银行陆续爆出大额资金的神秘转移悬案。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入天津银行济南分行的3亿元存款在当日就被盗走。
天津城市一卡通公司的存款账户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资金被转移,随后又分多笔汇款返还账户。
这些惊天骇闻,都在表明,这其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是如此之大。
银行,我们还能相信你吗?
拖了4年没有解决的悬案,分歧点就是银行认为这是当年犯案的职员个人行为,已经构成刑事案件,在嫌疑人没有抓获之前,银行不负责解决民事纠纷,也就是不补偿储户的损失。
可是?
仔细想想,根据银行的风险防控规则,该职员明显违背了很多原则,才能如此轻易转移4亿资金。比如:
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单位办理结算业务必须要使用结算专用IC卡验证客户身份,而该银行进行电汇时,并没有使用IC卡核查客户身份;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500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转出时,银行应当采取三级或者四级的审核过程。可是该银行无法提供这些账户资金转出时的正常审核手续。
所以,可以怀疑银行监管出了问题。
储户存入的资金,就这样暴露在犯罪分子的魔爪之下。
从道理上讲,犯罪嫌疑人窃取的是储户存入银行的资金,应当属于银行管理的资产。这样的损失不应该有储户直接承担。
这样的推责,要银行你有何用?
话说支付宝,前年,误登陆有毒软件''喜帖"。损失500元,虽然钱不多,但很气愤。给支付宝客服打电话,他们反而安慰我,办理各项手续,几天后赔了我500元。这就是银行与支付宝的区别。
本人去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银行办理的业务,把承兑汇票交给中国建设银行,我们也有银行的回执,结果银行分理处主任拿着这个汇票交给他上级单位,结果他上级单位的领导拿着汇票跑了,我们起诉,结果他领导是诈骗把我们的钱也挂在刑事案件上,问题是我把钱给建设银行,你们银行的员工拿着银行的钱跑了和我有毛关系我都不认识他,天理何在,有哪位大神能给反案,
银行存款不见案例层出不穷,这回天津银行又爆出4亿存款不见的消息。
从案情回顾看,这是典型的银行员工内外部勾结作案。外部的是“眼镜男”,内部的是该行员工孟亮。就银行责任来说,我赞同当事人的观点:
1、事主们提出,银行对大额资金转出没有作好防范工作,我认为是对的。按理大额资金按照多数银行内部规定,需要有多人多层级授权,本案中要么是相关员工未按流程审核、违规操作,要么是这些员工授权密码外泄。总之,银行没有尽到替客户保管好存款的责任。
2、尽管是员工作案并潜逃,但是银行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客户是到银行柜台来存款,作案人孟亮在柜台内代表银行接收客户存款,这个行为并不是个人行为。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是不可信任的——因为他们不代表银行,谁会把钱存给一个不认识的个人?何况银行还提供了盖章的存款凭证!
3、法院一、二审驳回涉事储户的起诉,理由是"有案外人向公安机关举报、本案涉及刑事犯罪“,从表面上看,是根据”刑事优先于民事“原则作出的决定,但实际上损害了储户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因此在递交了再审申请书后,最高法予以了储户支持。之后法院判决银行支付储户存款本金,是毫无争议和完全正确的。
4、最后,储户与银行争议的焦点是存款利息。银行方面仍以本案涉及刑事来进行拖延审判,是指望抓到犯罪分子孟亮后,从他嘴里撬出有利于银行的证据,不过截至目前仍未得到信息。我认为审理法院等待刑事案件审理完毕,再进行有关利息争议的民事审理,从程序上也无可厚非。
银行存款消失,反映了该银行风控体系不完善、银行员工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更揭示了银行重营销轻管理的深层次经营理念问题,值得银行高层的重视和反思。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更多财经知识,敬请关注!
如果天津银行不想耍无赖,就没什么官司可打了!一个国有企业,信用如此之差,又如何去要求全民讲诚信?如某甲从天津银行借了一百万,被某乙偷或抢去了两万,涉及刑事案件,某甲因刑事案乙未抓归案未结案为由,拒绝还天津银行之贷款,天津银行允许吗?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不要失信于人。
银行这是不负责任的举动,钱存你这里了,没有了和储户有关系吗?银行这是推卸责任,既然没有保障,我把钱存你这里干吗?把钱存你这里了出了问题我就问你要,解决问题是你们银行的事,你只负责把钱给我就行了,别找些没有用的借口。
百万存款失踪还倒欠13万到底是怎么回事银行是怎么操作的?
百万存款失踪还倒欠13万到底是怎么回事银行是怎么操作的?
看了一下新闻这个情况是被银行一工作人员用存款客人的身份证办了一张信用卡。转走了100万存款还倒欠银行13万。
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内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漏洞挪用储户存款的事件。
首先,客户经理董某将储蓄的银行卡绑定上自己的手机。所以这个账户的后续资金进出都是董某在操作,由于储蓄收不到短消息,导致最终账户内的钱被转走储户自己都不知情。
这已经属于严重违背,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银发(2016)261号文件: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光从这点来说,银行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储户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银行卡更换过绑定手机,原绑定手机号码肯定有提示,为什么储蓄自己不提高警惕?自己银行卡的交易密码为什么会让客户经理董某知道,自己保管密码方面是不是有所欠缺?每次银行交易的凭单为什么只听客户经理一面之词就撕毁,而不是自己仔细看清楚信息?
然后,银行也有责任。董某和银行行长坦白这个账户出现问题,银行行长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还不启动内部调查程序,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依然任由董某继续工作,就当这个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最后,经过媒体的介入,纪阿姨已经收到了董某退回的69.3万元,剩余部分的基金、信用卡、保险仍在和银行协商中。
这件事告诉我们,任何事都要留个心眼,不要过于信任别人。如果这件事里,当事人纪阿姨只要多留一个心眼,就有很多次机会识破这个骗局,也不会让自己损失那么多血汗钱了。
综上所述,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内部人员利用银行管理漏洞挪用储户存款的事件。
近期建行暴出的这一事件,确实令人震惊。一方面暴露出银行在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另一方面反映出储户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盲目相信银行工作人员,致使他人有可乘之机,100多万离奇“蒸发”。
事件简单回顾:河南平顶山纪女士从2005年开始,便在家门口建设银行平顶山煤炭专业支行存款,至今银行卡余额有120万左右。近日因为儿子结婚去取钱,结果发现银行卡里,不但一百多万存款没了,而且还倒欠银行13万,真是晴天霹雳。
为什么存款一分没了,又为什么还倒欠银行13万?
事件分析:
纪女士的存款是如何转走的?根据媒体报道,以及对银行流水的核实,几乎所有的钱都是由该行客户经理董某通过网上银行转出。其中,有转给个人的,也有转给其他公司的,还有转入一家名叫“彩运8”的网赌平台等,按照董某说法是在“投资”,总之一来二去纪女士的存款就没了。因为纪女士与董性客户经理比较熟悉,并且因为视力不好,所以几乎每次存款都由董某协助办理,并告知存款小票(业务回执)没有用处,所以全部撕毁。
但是,根据相关显示信息分析,董某的行为其实是早有预谋,并经过精心策划的。因为她正是利用纪女士对她的信任,以及视力不好等条件,不仅将纪女士银行卡预留手机号改为自己的,而且私自为纪女士开通了网银,并且掌握了U 盾和密码,为她后期陆续进行所谓的“投资”打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只要掌握了网银的U 盾和密码,银行卡的钱就相当于自己的,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随意转出,如入无人之境,持卡人根本无法控制,如果没有开通短信服务,就完全毫不知情,更不能及时阻止盗取的发生,最终酿成悲剧的发生,这就是纪女士存款离奇“蒸发”的原因。
其次,又为什么倒欠银行13万呢?简单来说,主要是以纪女士名义办理的银行贷款和信用卡。
上文已经提到,董某为了以后“下手”方便,提前将纪女士银行预留手机号变更为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将纪女士的部分存款办理了质押贷款,以及信用卡,然后进行透支,达到所谓“投资”目的。案发时,显示纪女士仍然欠银行13万,就是这么来的。
本案有几个焦点值得深思:
1.在纪女士毫不知情以及授权同意下,贷款和信用卡是怎么来的?按照贷款和信用卡管理办法,银行完全没有履行风控措施,且存在严重漏洞,责任理所应当应该全部归银行,与纪女士没有毛钱关系。
2.据信息显示,董某操作纪女士账户流水高达600多万,银行作为管理者,难道毫不知情?而且董某还冒名在本行贷款和申请信用卡,可见员工日常行为排查工作形同虚设,没有严格履监管机构的要求。
3.储户纪女士盲目信任银行工作人员,实属不应该,更不应该将网银和密码交给他人管理,但愿能引以为戒。
据后续消息,通过媒体曝光以后,董某已经退回纪女士部分欠款,未还部分仍在追讨之中。但令人纳闷的是,案发后董某为何继续上班,而不是绳之以法?盗用储户资金上100万,岂能一退了之,那我们的法律又是用来干嘛呢?银行的管理尺度是否过于宽松?如果以这种态度“关心体贴”员工,势必养虎为患。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用手机支付,大部分人也没有养成去银行存钱的习惯,有钱了也是拿出一部分用来投资理财。而老年人则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所以他们大都有长期的储蓄习惯。
不过,世事难料,这个本该最安全的方式竟然也会出差错。
近日,河南平顶山的纪阿姨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令她血压升高、心力憔悴的事情。
从2005年开始,纪阿姨便在居所附近的建行(平顶山)煤炭专业支行办理存款业务,像大部分老年人一样,她也想为儿女攒下一份家业,一直是光村不取。
直到最近纪阿姨的儿子准备结婚,她准备到银行取钱,这时才突然发现卡里的100多万存款没了,而且还倒欠银行13万。
这让纪阿姨和其家人顿时慌了神,钱存银行里好好的,存折和银行卡也在自己手里,自己也没有动用过,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而且名下还莫名其妙地背上了13万贷款?
经调查,是银行职员董某违规操作,私自挪用了纪阿姨的存款,并用纪阿姨的相关信息办理了贷款和信用卡。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纪阿姨名下的贷款和信用卡,留的不是本人电话,电话实际使用人是客户经理董某。这种很明显的违规操作,董某是知错犯错,银行的管理缺失也难辞其咎。
直到此时,纪阿姨才想到更多不合理的细节。
此前纪阿姨存款时打小票都是在银行柜台上弄的,但是由于她有400度的老花眼,看不清小票,柜台工作人员以拿着不安全为由,都是当场把小票给撕了。
事已至此,银行的回复:这个事情他们不会推诿,姓董的员工他确实是建行的员工,如果说是员工该承担的责任他必须承担。
前半句说得还不错,不会推诿,那就是要认真对待了,可是,后半句却让人有些看不懂了,怎么这事情又成了“员工该承担的责任他必须承担了?”这岂不是另一种“员工个人行为”?银行方面难道不打算为此担责吗?
对于银行的回复,网友们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看法一:其实银行职员犯什么错跟储户没关系,那是银行内部的事,因为储户把钱存入了银行而不是银行职员个人账户,所以银行应该先赔偿储户的钱,你怎么调查职员怎么处理是本单位内部的事,跟储户没关系。
网友看法二:这个逻辑有问题!建行员工挪用客户存款,银行方面居然不先主动承担客户损失再自己单方面去追责,而是去分析员工该承担什么责任,然后再让员工去赔偿客户损失。那么退一步讲,如果该员工赔偿不起,储户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百万存款不翼而飞,还倒欠银行13万元,老太太感觉天塌陷了。纪阿姨:“这是全家人的心血,现在突然就不见了,建行把我的钱弄没了”!
河南平顶山纪阿姨,其从2005年开始便在建设银行存钱。全家人一起积攒,到现在为止一共存了120万。近日,纪阿姨的儿子要结婚,所以打算取点存款。可取钱的时候,银行员工的话让老太太感觉天塌下来了,“你卡里没有钱,目前账户欠款还有13万需要支付”。
一百多万存款没了,纪阿姨又急又气。而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在查询存款的来龙去脉时,她名下竟然还有一定的贷款和信用卡。
最终,在调查中发现,这件事情和纪阿姨对接的银行客户经理有关。当时,该银行工作人员董某从纪阿姨账户上转了60多万元出去,称这都能要回来,请纪阿姨放心。
董某还说自己和纪阿姨是亲戚,能协商解决好。纪阿姨到银行办理了网银,董某知道密码。不过,纪阿姨显然否认了董某是其亲戚,以及会操作、办理网银的说法。
随后,银行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表示等对账结束后。如果是员工董某确实存在问题,她就必须承担责任。
对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警示:
【1】这是银行员工的纯道德行为。就类似于银行柜员监守自盗,诸如背着钱袋子跑路、作假账盗取客户资金等。所以,银行方面应提升客户经理一职的准入门槛,择优录取。
【2】类似这样的事其实并不少,而基本上都是老人家对银行业务不太熟悉,又过于相信他人,才会被忽悠还蒙在鼓里。所以,以后老人家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年轻人最好是陪着。
【3】去银行存款的时候,千万不能想当然的以为绝对安全,对于个人账户重要信息,一定要保密才行。各类凭据,都不可轻易的撕毁丢掉。
对于这个事件,大家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互动哦!
近日,河南平顶山的纪阿姨到建行煤炭专业支行取钱时,却发现卡里的一百多万没了,居然还倒欠银行13万。纪阿姨哭着说道:“这是全家人心血啊!这钱不翼而飞了!建行把我这钱弄没了。”
纪阿姨卡里原本应该有120万,为准备儿子结婚,纪阿姨到银行取钱。工作人员却称卡里没钱,还欠了13万。
纪阿姨从2005年开始,在建行(平顶山)煤炭专业支行开始存款,目前只有买保险的17万还在。纪阿姨一直都是光存不取,打小票,柜台上弄的。但是,纪阿姨眼花到四百度,看不清小票。柜台工作人员说拿着不安全,所以当场都撕了。
这些钱都是纪阿姨打工的钱和孩子们孝敬的钱。查询过程中,纪阿姨家属还发现,他们名下居然还有一定的贷款和信用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建行打出来的流水明细上可以看到:
2019年3月17日,转出了一笔十万的资金,去向是一个广州邦泰科技咨询公司。
2019年3月17日,又转出了一笔十万的资金,去向还是广州邦泰科技咨询公司。
老人女儿表示,这个公司他们从未接触过,也没听过。
2019年3月29日,账上的40万资金又被转向了康某某。
老人女儿表示,这个人,他们完全不认识。最终,这前后转走的六十万资金后期都没有回来。
纪女士介绍,考虑到家在上述支行附近,她和丈夫便把多年积蓄存进该行。她多数是存钱,很少取钱。董某一直是她的客户经理,发现账户异常之前,她十分信任董某,对方经常向其推荐可以赚钱的理财产品。通话录音显示,5月5日,董某对纪女士说:“你女儿是不是回去上班了?不在家吧?你的账户,只有我和你能动得了,我转了60多万走,能要回来,你放心。我这几年过的不顺,只想向我老公证明,我能赚钱。”
6月3日上午,董某在电话中对行长王亚飞说,纪女士是她的嫂子,这是亲戚之间的事,能协商解决好。纪女士本人来银行办理了网银,她知道密码。但纪女士否认了董某是自己亲戚以及会操作、办理网银的说法。6月3日下午4时许,董某向上游新闻记者解释了每笔流出。她介绍,转入320万,办理305万贷款,接着又转出625万是为了完成任务,用纪女士的账户走帐,获得了纪女士的同意;办理40万原油期货业务,也获得了纪女士的同意;2018年8月3日,转出5万元至康某账户,是为了归还其欠下的贷款,算是借,获得了纪女士的同意;2019年3月17日至2019年10月23日,分7次从纪女士账户上转走共计69.3万元,是代纪女士投资,获得了纪女士的同意。
查失踪人的存款要什么手续?
查失踪人的存款,不是随意每个人都可以查看失踪人的存款的 。一般作为亲属或者有亲属关系的人才可以查看。 需要出具查失踪人亲属证明 材料,查看人的 身份证信息,最好有失踪人的户口薄 。亲属证明材料可以从社区或派出所去出具 。
天津银行4亿存款失踪,储户维权4年仍没要回,针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很可能:储户本意去银行存钱,被银行员工忽悠或者被高额利息诱惑,将储蓄存款转成投资理财,并在合同上签字,而当事员工早已辞职,死无对证。
否则,天津银行也不会有这么样的底气。储户也有检讨的地方。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高管失联,28亿存款消失事件,后续如何发展?
银行与储户之间是一个保管人和被保管之间的关系,银行各种风控机制是很健全的,出现出款无辜消失,据大部分都是内部人士出现道德风险,成为内盗。
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踪,但依然震惊了金融界,在于数字太过庞大,肯定是无法提现拿走,而是被质押无法取现的,某单位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华业石化提供融资担保。可是华业石化无法偿还贷款,怎么办?那就是担保人还钱。
截至目前,由于8月25日华业石化有5亿元贷款到期未还,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从济民可信子公司的存款中强行划扣4.5亿元(另外5000万元从华业石化账面余额划走),济民可信另有23亿元仍处于质押状态。5亿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银行划走,储户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一定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奇怪的是单位存在银行的钱,怎么可能成为别人借款的担保物,该储户并没有同意提供担保,那么究竟是谁手眼通天,在未经储户同意下,擅自做主就把储户的存款给别人借款做了担保。
储户存款给别人做担保,需要一系列的文件签字并加盖公章,单位在未知下,自然无法提供相应的印鉴和相关人员的签字,银行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的,没有内部人提供帮助,完成这样复杂的工作,简直不可想象。
媒体报道,,据江苏省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这些办理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上的印鉴都涉嫌伪造,据知情人士透露,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目前已失联。
管棚缘何失联,我们无法评价,但是渤海银行28亿存款“消失”事件,还是给银行风控敲起了警钟,从制度上来说,银行肯定会有完善的风控机制,关键是人员落实是不是到位,日常监管是不是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