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业叫“陪诊员”,每天200-300元大觉得价格合理吗?
我觉得是合理的。如果有需要,我也会聘用。
一是可以不用请假。一般医院都是工作日上班,如果请假一天,至少扣两百到三百,还会影响年终评优。可以请人帮忙送老人去看。
二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医院里,大量的时间用来等待,挂号什么的也不太熟悉。这些人肯定经常在某一些医院服务,比较熟,比家属自己去服务更周到,速度也更快,我觉得合适。
看需要程度。
如果你一天100,请假扣500,父母又必须要去,选择请假还是找这种人?
如果你刚好休假,父母需要去,你需要这种人吗?根本不需要。
从正规平台找专业人士,总比上街上乱找,被人骗甚至求医的家人被非法行医的弄去了,要强得多吧?
合理,社会需要这种服务。
特别是老年患者,有的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有时间,独自去医院看病很困难,挂号缴费检查看诊,大量时间在询问流程找地方。
如果有医学基础的人引领看病,节约时间而且能找到正确的科室,更重要的是协助医学决策。医院有很多检查治疗,搞清楚流程并不容易。遇到需要手术或者放化疗,需要进行治疗决策,避免过度治疗。
这种工作最好有医学基础,在医院见习实习过,熟悉诊疗流程,老龄化社会有市场前景。
这个价格还是合理的。
适合以下这几个群体
1、一个人带孩子的群体。家里老人也老了,帮不上忙了。孩子病了,各种挂号缴费爬楼。这些如果有个人专门帮忙,那是帮助极大的。
2、老人群体。老人有退休金,但是苦于去医院各种网上机器上挂号,还有网上付款。好多时候去医院,看见老人迷茫的眼神和医院工作人员蛮横的态度,就觉得老人可怜。如果有个人专门像儿女一样陪在身边,而且是专业的!还不会乱发脾气,这种行业是极好的。老人也需要!
3、需要代排队的群体。有些是给孩子看病,有些是给老人看病。往往就是早上去了,两三个小时后才轮到自己的号。早早带孩子带老人就去了。座位也没有,孩子也受罪!代排队者看着医院的号!患者可以在家等自己的号快到了再去。也避免了交叉感染和加重病情。
4,孕妇群体。有时候公婆和老公都不能陪护。或者公婆在照顾孩子,孕妇要生二胎的情况。没人陪护,还是很危险的。需要专人陪护。
5,社交恐怖症患者。单身者去医院,单纯的想找个伴的。
我觉得这个职业真的很有必要存在,至于价格,可以根据当地的收入水平儿定200+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真不算啥要,是在找地方肯定偏高。我见到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自己去看病,找不到诊室、不知道还去哪做检查、检查结果不知道怎样去取、还有上岁数不认识字到哪里都要问人的,看病对他们来说不比西天取经容易多少。我问过很多老人,家属了,子女了?得到的回答80%~90%都是他们忙着了,单位不给假,家里收地走不开,牛羊离不了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查健康码,查询出诊大夫,甚至挂号缴费都能通过机器解决了,老人有几个会的呢。
这个职业可以生存下来,价位也是合适的。
因为现在老年人生病必须要年轻人陪同的。因为现在医院有很多用手机操作的程序,老人弄不到,只有靠年轻人操作了。
而且现在老人生病基本都是要好几天的,连着请假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花钱让专业的人去替代我们陪同,我们不用请假扣钱,能花钱又可以陪同老人一举两得。
就拿我来说,我妈妈这几天生病了,要住院,我是天天早上6点多就开车带她去医院,去晚了医院全是人,办事排队又是大半天,只有赶早去。
然后她在医院消炎打针,我就赶回来上班。晚上去医院接她回家。
第二天依旧如此。
要是公司旺季请假,你可以想象到领导的脸色。
哎,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如果有这个职业,既可以陪同,又可以反馈病情给家人。
只是这个职业还是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去做最好了。
国家给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这个职业。
感觉很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别人提供服务,自己支付报酬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看病难,除了金钱的问题外,还难在时间、精力和经验上。“陪诊员”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时间、精力和经验这后面的三难上。“陪诊员”付出的是大量的时间,有的还会有后续服务。
“陪诊员”定义就是陪伴病人在医院就诊,具体的内容有:代替挂号、排队、收费等等,可以为就诊人员省去很多的时间与精力。“陪诊员”是当今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覆盖面扩大下的产物。
经过培训,正规机构的“陪诊员”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医院就诊流程,熟悉医院各科室位置,熟悉各种检查需要注意的地方,熟悉各门诊对应的疾病,对待患者要做到亲切,谈话发音吐字要缓慢、清晰并且简明扼要,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静的心态等等。“陪诊员”的关键就是“陪”,重点是就诊过程中的全身心陪护。有些“陪诊员”还会提供帮忙拿检查报告、帮忙取药等后续服务。
有些所谓的“跑诊员”只是负责跑步,而提供不了真正贴心的服务,所以“陪诊员”是市场真正需求的,特别是现在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大。